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現代美術 PLUSLogo
主選單
現代美術 PLUSLogo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現代美術期刊
各期期刊
書中美術館
現代美術學報
各期學報
編輯委員
出刊紀要
線上特輯
主題
焦點
文學
建築
設計
視覺文化
策展
新媒體藝術
專題
北美館擴建
台北雙年展
台灣戰後建築
科技藝術(Art and Technology)
美術館教育
「啟蒙.八○」
檔案思維
藝術家訪談
人物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張乾琦
張照堂
張肇康
楊德昌
劉振祥
高重黎
吳瑪悧
蘇喻哲
薩依德(Edward Said)
搜尋
網站政策
網站導覽
專題
台北雙年展
搜尋
Menu選單
Topic
專題
X-site (11)
文物修復 (10)
北美館擴建 (6)
臺北美術獎 (31)
台北雙年展 (51)
台灣戰後建築 (12)
威尼斯.台灣館 (2)
科技藝術(Art and Technology) (26)
美術館展示 (19)
美術館教育 (18)
書中美術館 (33)
記憶政治 (25)
聲音藝術(Sound Art) (17)
「啟蒙.八○」 (25)
應用藝術 (4)
檔案思維 (12)
藝術家訪談 (36)
水墨雙年展 (2)
民主運動 (0)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 (33)
沉浸式劇場 (6)
社會參與藝術(Social Engagement Art) (9)
都市計畫 (9)
臺陽美術協會 (0)
複合媒體 (7)
雕塑雙年展 (4)
美術館典藏 (31)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7)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11)
展演 (2)
電影 (14)
裝置 (3)
:::
首頁
專題
台北雙年展
期刊
書寫北美館
重回新展望─ 北美館當代脈絡的開拓
廖春鈴
No.168
2013.06
研究專題
策展人談策展
吳思瑩、林宏璋、徐文瑞、黃建宏、陳淑鈴、張芳薇
No.167
2013.04
展覽專題
普世性總是以陵墓作為紀念前衛的獻禮:關於雙年展的政治經濟學
黃建宏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雙年展作為方法?2012台北雙年展觀察
王聖閎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反思「策展」概念的主題實驗室:林宏璋談跨越博物館與台北雙年展
林怡秀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偶然性的斷層與相遇:論波特萊爾的〈長征記〉及「【前】紀念博物館」之蒙太奇方案
孫松榮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跟概念一起工作,but Why?
王柏偉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知識溝通:作為一種景觀 漢娜.赫紀希作品評析
吳昭瑩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一個缺乏目標與終點的想像實踐:糾(小)眾評2012台北雙年展
秦雅君、蔡家榛、吳樹安、陳韋鑑、吳牧青、賴駿杰、陳寬育、黃瀞瑩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質問歷史:記憶及其再現──看2012台北雙年展
林志明、李尚仁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
林怡秀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似真實般荒謬的戲劇情景:張照堂的〈Time of No Shadows〉
余思穎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生產的發生:從陳界仁的〈幸福大廈I 〉開始
黃建宏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將難以迴避的宿命美學化:陳瀅如談〈透納檔案〉與〈共登世界大同之境〉
陳寬育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觀看你所看不見的:周育正作品中的溝通關係
王咏琳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意義來自於把隱藏的結構掀開:許家維談〈鐵甲元帥〉
陳寬育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象徵的挪移:饒加恩的〈紋徽〉
林怡秀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趨近於極限,與想像的歷史重逢:鄧兆旻的〈一個紀念碑,紀念釐清的(不)可行性〉
鄭文琦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Syndicate關係考:古董級、在二零六與價值性:葉偉立的〈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
邱俊達
No.164
2012.10
博物館學
韻律博物館.【前】紀念博物館.歷史與怪獸博物館.葫蘆博物館.基底無意識博物館.跨越博物館
林怡秀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展覽的政治:神祕學、影像與空間
艾瑞克.波特萊爾、約翰.帕爾曼西諾、安森.法蘭克
No.164
2012.10
書寫北美館
重回1983: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誕生
王素峰、高而潘、黃模春、徐明松、賴瑛瑛、張芳薇
No.170
2013.10
展覽專題
雙年展策展中的理論生產
陳貺怡
No.175
2014.12
展覽專題
世紀藝術領航:北美館2014雙年展
蕭振邦
No.175
2014.12
展覽專題
當此時此地成為一尾鯨魚:談2014年台北雙年展的動畫與錄像
江凌青
No.175
2014.12
展覽專題
理想情況是,這裡一切事物都僵固凝滯:2014雙年展的速度經驗與幻見
邱俊達
No.175
2014.12
展覽專題
從「活物經濟學」到「死物生態學」:論「劇烈加速度」展中亞洲藝術家對物在生產關係中的可逆性操作
徐明瀚
No.175
2014.12
研究專題
「劇烈加速度」:一個極為冒險的展覽
蕭淑文
No.174
2014.09
研究專題
東南亞/台灣現代美術交流簡史
高森信男
No.172
2014.03
博物館學
藝術,其實是個動詞:北美館「資源教室」2002-2008
張麗莉
No.171
2013.12
展覽專題
身體與顯像之間:活(動)的邊界
區秀詒
No.184
2017.03
展覽專題
形象的力量:許家維《神靈的書寫》中的紀錄與敘事問題
王柏偉
No.184
2017.03
展覽專題
見證還是晃動歷史?2016台北雙年展中攝影影像的歷史演繹
姜麗華
No.184
2017.03
展覽專題
「2016台北雙年展」隨筆:對於檔案及資料庫的翻譯與詮釋
李明宇
No.184
2017.03
文獻研究室
影像的行動──論陳界仁《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典藏一作
許惠琪
No.184
2017.03
展覽專題
策展人柯琳.狄瑟涵專訪
林志明
No.183
2016.12
展覽專題
檔案演繹,惡病起疹:「當下檔案.未來系譜」的徵候閱讀
徐明瀚
No.183
2016.12
展覽專題
檔案逃離日常:探討當代藝術的可能
劉永晧
No.183
2016.12
展覽專題
預知檔案記事:一個觀展者的雙年展考古
郭文華
No.183
2016.12
展覽專題
超越視覺文化的觸覺感知:重新定義博物館學中的「現代性」以調整數位化的全球尺度模型
稻賀繁美
No.183
2016.12
研究專題
面對真實的檔案國度
賴依欣
No.181
2016.06
藝術家特寫
林明弘訪談
廖春鈴、林晏
No.196
2020.05
研究專題
創造主場優勢:專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談策展人時代中的台灣挑戰
林曼麗、吳嘉瑄
No.195
2019.12
展覽專題
有愛的將來:關於「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另一種思考
吳嘉瑄
No.191
2018.12
展覽專題
身份政治消失了嗎?:從觀念到裝置,從反抗歷史到自然書寫
吳思鋒
No.191
2018.12
展覽專題
我與我之外──李子勳「異星系」
張晴文
No.190
2018.09
書寫北美館
築步.逐步:林平館長專訪
林平
No.190
2018.09
展覽專題
讓美術館成為生活日常:2020台北雙年展催生者林平專訪
林平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拉圖策展實踐中的思想脈絡與論述模型
吳祥賓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臺灣如何會有行星視野?一則對於2020台北雙年展展覽概念的評述
黃建宏
No.200
2021.03
研究專題
「新展望」之擴延:北美館現代藝術競賽模式的繁衍及效應
石瑞仁
No.200
2021.03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