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韻律博物館」嘗試以節奏、音律、或身體的律動等不同方式進行探索,雙年展策展人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認為「韻律博物館」中作品關注的,是人們為進入現代化而必須進行的標準化與同步性。
微型博物館中的「【前】紀念博物館」(The Museum of Ante-Memorials),由美國藝術家艾瑞克.波特萊爾(Eric Baudelaire)策展,他以「前紀念」(Ante-Memorials)的時間概念進行這類想像的翻轉。
「歷史與怪獸博物館」展覽名稱來自王德威的著作《歷史與怪獸》,由洪子健與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共同策畫。
葫蘆博物館在反怪獸性的策展前提下,策展人港千尋希望藉此創造出一個由自然觀點出發,且充滿自由思維的「葫蘆時代」(Gourd Age)。
位於紙場1918 的基底無意識博物館(The Museum of the Inf ras t ruc tural Unconscious)所希望呈現的,是我們如何重新思考所謂的「集體身體」,也就是在整個社會架構底下,人們如何藉由基礎建設去形塑這個社會,而這個社會又是如何形塑我們?
本圖台可用鍵盤操作,快速鍵設定如下:
※ 設置焦點於圖台 Shift+V
﹝檢視﹞
F:水平翻轉。
R:順時鐘旋轉。
Shift+R:逆時鐘旋轉。
﹝放大縮小﹞
+ / Shift+W / Shift+方向鍵上:放大。
- / Shift+S / Shift+方向鍵下:縮小。
0:還原大小。
﹝移動﹞
W / 方向鍵上:往上移。
S / 方向鍵下:往下移。
A / 方向鍵左:往左移。
D / 方向鍵右:往右移。
﹝換頁﹞
J:前一張圖。
K:下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