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現代美術 PLUSLogo
主選單
現代美術 PLUSLogo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現代美術期刊
各期期刊
書中美術館
現代美術學報
各期學報
編輯委員
出刊紀要
線上特輯
主題
焦點
文學
建築
設計
視覺文化
策展
新媒體藝術
專題
北美館擴建
台北雙年展
台灣戰後建築
科技藝術(Art and Technology)
美術館教育
「啟蒙.八○」
檔案思維
藝術家訪談
人物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張乾琦
張照堂
張肇康
楊德昌
劉振祥
高重黎
吳瑪悧
蘇喻哲
薩依德(Edward Said)
搜尋
網站政策
網站導覽
焦點
策展
搜尋
Menu選單
Focus
焦點
文學 (4)
表演 (6)
建築 (42)
時基藝術(Time-based Art) (4)
設計 (9)
視覺文化 (39)
電玩 (1)
策展 (61)
劇場 (28)
新媒體藝術 (18)
:::
首頁
焦點
策展
期刊
展覽專題
世界之書:百科殿的懸置地帶——記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
孫松榮
No.169
2013.08
研究專題
當代策展之徵狀及其困境
呂佩怡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機構策展人的日常練功術和專業舞台──台灣公立美術館研究人員的名實探究
林平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展示技術,技術展示:行動中的科技與藝術
郭文華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策展人談策展
吳思瑩、林宏璋、徐文瑞、黃建宏、陳淑鈴、張芳薇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巷弄間的在地實踐
鄭慧華、王浚人、陳嘉壬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城市中的美學擾動
胡朝聖、王浚人、陳嘉壬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為何如此策畫?就「曖昧的存在」談對策展的操作策略與思考
蔡家榛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策展夢十夜
吳達坤
No.167
2013.04
研究專題
展示:一個關於策展學基本元素的提案
王柏偉
No.167
2013.04
展覽專題
兩個生產平台與生產過程──讀〈沒有人會受傷〉與「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黃海鳴
No.167
2013.04
典藏專題
永遠的206室
葉偉立、吳語心
No.166
2013.02
典藏專題
作為一個個藝術團體砌疊而成的碉堡
姚瑞中
No.166
2013.02
典藏專題
呢喃的命運
王咏琳
No.166
2013.02
典藏專題
unitopia
張晴文
No.166
2013.02
展覽專題
反思「策展」概念的主題實驗室:林宏璋談跨越博物館與台北雙年展
林怡秀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跟概念一起工作,but Why?
王柏偉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一個缺乏目標與終點的想像實踐:糾(小)眾評2012台北雙年展
秦雅君、蔡家榛、吳樹安、陳韋鑑、吳牧青、賴駿杰、陳寬育、黃瀞瑩
No.165
2012.12
展覽專題
質問歷史:記憶及其再現──看2012台北雙年展
林志明、李尚仁
No.165
2012.12
博物館學
韻律博物館.【前】紀念博物館.歷史與怪獸博物館.葫蘆博物館.基底無意識博物館.跨越博物館
林怡秀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展覽的政治:神祕學、影像與空間
艾瑞克.波特萊爾、約翰.帕爾曼西諾、安森.法蘭克
No.164
2012.10
展覽專題
藝術及其面對的現實——「B計畫」策展後記
張晴文
No.162
2012.06
展覽專題
對台灣年青藝術家的一點印象:從「四不像」策展前後談起
朱炤信
No.162
2012.06
展覽專題
層出不窮與無限可能:台灣當代藝術「玩古喻今」
余思穎
No.161
2012.04
展覽專題
想像的脈絡、創作的軌跡:從陳澄波的創作稿與作品比對圖談起
林育淳
No.161
2012.04
展覽專題
形式成為行動 :「這不是一座台灣館」的策展實踐筆記
呂岱如
No.170
2013.10
研究專題
跨域的當代末日想像:「末日感性」的新媒體人文思維
楊衍畇
No.179
2015.12
展覽專題
雙年展策展中的理論生產
陳貺怡
No.175
2014.12
研究專題
藝術無史?迎向更迭地貌的東南亞藝術家及其社群
諾拉・泰勒
No.172
2014.03
展覽專題
專訪尼可拉.布西歐
林心如
No.172
2014.03
研究專題
如何使用藝術的社會性?「有用的藝術」策展工作坊側記
王柏偉
No.171
2013.12
展覽專題
無垠之森:當時間成為過渡
簡正怡
No.209
2023.08
展覽專題
照片的表層之外:反思「微光闇影」
陳佳琦
No.185
2017.06
展覽專題
大量交織之對照記
蕭有志
No.183
2016.12
典藏專題
策典藏展──一段片面的藝術發展史
鄭元智
No.182
2016.09
展覽專題
身體乃物中之物:「物.理」的身體體驗
王冠婷
No.181
2016.06
展覽專題
超展開:「物.理」
程少鴻
No.181
2016.06
展覽專題
我有一個意念:2015蓋瑞東京個展
林志明
No.180
2016.03
摘要/側記
「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論壇側記:誰來晚餐: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當代藝術與展覽中的食物與待客
弗朗西斯・馬拉維拉斯
No.195
2019.12
展覽專題
走向域外.翻轉內在.漫長的策展接觸帶:「秘密南方」的全球南方田野路徑
龔卓軍
No.198
2020.09
展覽專題
就「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展思索疫情所帶來的各種衝擊及轉身
王韓芳
No.198
2020.09
研究專題
機構策展人培育的前景:北美館林平館長專訪
林平
No.195
2019.12
研究專題
創造主場優勢:專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談策展人時代中的台灣挑戰
林曼麗、吳嘉瑄
No.195
2019.12
研究專題
策展性思辨,解構與建構:立方計劃空間鄭慧華總監專訪
鄭慧華、孫以臻
No.195
2019.12
摘要/側記
「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論壇側記:跨—出神立場
瑞克斯媒體小組
No.195
2019.12
摘要/側記
「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論壇側記:建築師與私人蒐藏家之於藝術機構的新角色
保坂健二朗
No.195
2019.12
摘要/側記
「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論壇側記:策展職能為何?
鄭大衛
No.195
2019.12
摘要/側記
「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論壇側記:與歷史共存:在策展的槓桿力量與對過往清算兩者間來回協商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
No.195
2019.12
摘要/側記
談東亞藝術圈的策展約制——周安曼 × 劉文棟
周安曼
No.195
2019.12
博物館學
公眾參與、自主學習:開展美術館與觀眾的新關係
林宣君
No.195
2019.12
展覽專題
秘密南方:冷戰初期台灣/東南亞美術交流
高森信男
No.198
2020.09
展覽專題
末世情境的身體展演機制:「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周伶芝
No.198
2020.09
展覽專題
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
蕭淑文
No.190
2018.09
展覽專題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對談
徐文瑞、鄭文琦
No.190
2018.09
展覽專題
讓美術館成為生活日常:2020台北雙年展催生者林平專訪
林平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拉圖策展實踐中的思想脈絡與論述模型
吳祥賓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臺灣如何會有行星視野?一則對於2020台北雙年展展覽概念的評述
黃建宏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尋找另一種新的秩序: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專訪
林怡華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類前衛與美學政略的轉向:2020 臺北美術獎觀察
吳宜樺
No.200
2021.03
展覽專題
南上北下: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評紀
莫奴
No.207
2022.12
展覽專題
「不可能的國家館」——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記事
宋郁玫
No.205
2022.07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