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編輯語

-圖片

臺灣海峽被預測為世界火藥庫之一,另兩個已接連引爆,影響全球。藝術不是局外人,本期主題「當代藝術與戰爭」,以張敏琪、高森信男、許亞琦的三篇論述,從哲學家維希留的戰爭思想及其碉堡攝影,到作為今日我們反思戰爭的思想資源,從這個後疫情暨戰爭進行式時代的全球藝壇,到藝術家面對戰局做出了什麼應變與創作,乃至從當代藝術與美術館本身就是應變各種思想碰撞最前沿的前哨站。另外,透過二種創作,作家朱宥勳的小說〈水牛的影跡〉假想2047年發生台海戰爭,藝術與美術館成為這場戰事背後的樞紐,而陳沛珛的漫畫〈局外人〉則描繪日常中介於局外與局內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希望藉此單元,帶讀者一同從藝術思考戰爭。

本期封面設計運用「1933年德國納粹分子於柏林聚眾焚燒書籍的歷史檔案」,在其邊緣我們加工出宛若被火燒的痕跡,藉此隱喻二戰結束後去納粹化政策對這類檔案再次進行清理與銷毀,這背後仍濃濃烈火燃燒的意識形態之爭,這也就是,戰爭並不限於槍砲式的武裝衝突,戰爭伊始點燃自許多無形或不可見的對峙。

今年春天北美館的重頭戲「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正式登場。醞釀籌備許久,自2021年7月開始籌備臺灣建築藝術的研究計畫,2022年與2023年的三月先後舉辦了「現代與非現代」、「傳統與非傳統」臺灣戰後建築論壇,期間也透過本刊及學術期刊《現代美術學報》分別開設專欄及專號,與學者專家合作共刊載了近二十篇的深度論述。本期特別企劃,邀請「三位1983年前後出生擅長插畫或文學的作家」以寫作「建築的故事」的方式,各自發揮對建築物及其「摩登生活」內涵的想像。張郅忻坦陳自己與西門町萬年商業大樓之間最私密的情感經驗;黃暐婷則半自傳式地描繪成大舊總圖週邊甜甜澀澀的青春成長故事;建築師兼職漫畫家的建築大叔則以漫畫,立基於1970年代晚期至1983年臺灣第一座現代美術館誕生,做出後設式與現實發展迥異的歷史想像。三位作家都以一種潛在的聯繫或互為補充的方式,構築著摩登、反摩登、非摩登、超越摩登......延展出更多元複雜的「摩登生活」的內涵。

2023台北雙年展以「小世界」為命題,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提出未來新的生活想像。展覽核心之一持續圍繞著從「聲音」出發的主體思考,這項跨越物種、種族與語言的基本要素,以即興合奏為隱喻,持續想像與實驗與不同的族群合作共生的方法,共創更和諧而美好的未來。展覽也特別設計Music Room 公眾活動空間,邀請三位策展人/團隊策劃音樂活動,包括:dj sniff的「前DJ」、由朱利安.亞伯拉罕(「多加」)與Wok the Rock策劃「好客幫」,以及由聽說主持「交聲響音」。三組音樂與聲音策展人及團隊在Music Room中以聆聽為起點,除了讓不同背景與音樂型式的樂手進行交流,亦邀請觀眾參與,製造一個大型人際展演與群眾集體意識互動的場域。

註釋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