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從倪蔣懷的圖書收藏看他的藝術視野

Ni Chiang-Hui’s Artistic Vision Revealed in His Book Collection
文獻研究室 資料的文化面向-圖片
倪蔣懷藏書第一類水彩技法書:左起《水彩畫家丸山晚霞》紀念文集、石井柏亭《我が水彩》、石川欽一郎《寫生新說》、大下藤次郎《水彩寫生旅行》

倪蔣懷一直都致力於帶動台灣的美術風潮,在台灣美術史上,除了被譽為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向來更以美術贊助者著稱。這都是受到石川欽一郎的影響。兩人的結緣要從他考進國語學校師範科說起,在校就讀期間(1909-1913)因石川的啟發,他的美術天份得以開展,繪畫成績優異,更熱衷水彩畫。雖然1910年代後期投身於礦業開採,但仍創作不懈,未曾中斷畫業。

筆者在三十多年前,任職台北市立美術館時期,於1986年策劃承辦「石川欽一郎師生展」,而與石川(1871-1945)的弟子倪蔣懷(1894-1943)之哲嗣倪侯德先生相識。倪蔣懷於1909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公學校師範部乙科,適逢石川在1910年至1916年間在台北國語學校任教務囑託兼任圖畫課程,成為和石川情同父子的第一位台灣弟子,師生之間淵源深厚。倪家收藏質量豐佳的石川作品,當時出借石川作品70餘件(約佔展出石川作品的九成)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外界得以了解台灣美術啟蒙之父石川欽一郎與台灣多位弟子的情緣事蹟。此後筆者於1995年,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策劃舉辦《倪蔣懷百年紀念展》,再次獲得倪侯德先生的鼎力協助,倪蔣懷作品得以首次完整公諸於世。當時筆者不僅研究他的創作,對其生平也進行了梳理、敘述。之後經歷多次展覽,和倪侯德先生建立情感,經常與其往來。2018年初因倪先生年老力衰,在探視他之餘,協助整理倪蔣懷遺留的文獻物品,在雜物間無意中發現一批精緻的倪蔣懷的日文美術圖書,令我非常驚喜,不僅是因為這批書冊是近百年前的出版,而且我們間接可從這些書籍,了解1930年代倪蔣懷所接觸的藝術領域,他的藝術視野,具體而微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些書籍說明了當時倪蔣懷所看到的西洋與日本美術發展的面貌,不僅止於水彩寫生而已,而是對現代藝術的多方涉獵。

百年藏書

這批百年藏書中,筆者目前已翻閱者,大致可分為五大類:水彩技法、洋畫技法、西方畫家與畫派專冊、日本畫家專冊、中、日、西藝術史大本圖錄,共約一百多冊。[1]有關第一類的水彩技法書,出版年代都較早,這些作者都是石川的好友,他們共同組織日本水彩畫會,一起在日本畫壇奮鬥,也是日本水彩畫的第一代畫家。如大下藤次郎、石井柏亭、三宅克己等等。大下藤次郎之《水彩寫生旅行》這本書,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七月十五日發行,同年十月一日再版,大正二年(1913)四月五日參版,倪蔣懷收藏的是參版1913年出版。這是一本極暢銷的書,水彩畫也逐漸流行,雖然當時水彩顏料也算是奢侈品。《水彩寫生旅行》的內容是大下藤次郎到日本著名景點的旅遊,以他敏銳的觀察力及流暢優美的文筆描寫該地的景物,以及這個地區的晨昏光線變化、空氣中的雲霧狀況,這是水彩畫家很可以表現技法的關鍵。他提示讀者如何去觀察這個地區的風景色調,並且以他自己的作品示範,非常具有教育性。他所描繪的景點也是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景點,如十和田湖、甲州山中湖、富士山、穗高山,這樣結合日本的美學觀與水彩技法,且有實際作品對照,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水彩技法書籍。

此外,還有大正二年發行石井柏亭所著的《我が水彩》,此書乃石井柏亭自己學習水彩的經過,他以自己的作品解說水彩畫的技巧,不論是透視、構圖、用色方法都詳盡分析,並且以圖解說明。水彩技法書中最值得欣喜的是石川欽一郎的《寫生新說》,這本書是由日本美術學院在大正三年(1914)七月五日發行的,是石川個人關於水彩技法的第一本著作。1909年他曾與大下藤次郎、丸山晚霞等共同論著《最新水彩畫法》,並非個人專書。《寫生新說》是本淺顯易懂,讓人容易畫畫成功的繪畫指南,書中目錄如下:寫生準備、外出寫生、戶外寫生的技法、畫面的構成、色調的調和、色彩的感知、寫生畫的延伸、研究的注意事項、自然與畫、風景的變遷等十章。從三腳椅、畫架、畫筆、水桶、畫板使用的說明,到水彩的透明與不透明性、折衷畫法、作畫順序等等,為初學者貼心地教導、指引。這本書有五張彩色作品圖版,石川都以篆字「欽」加四方型的邊框如印章式的簽名。其中署年1913的作品《薄曇》與另一幅《老樹》,從前者的點景人物,以及後者的紅瓦房舍,推測兩者可能都是台灣風景。《寫生新說》是石川第一次來台期間(1907-1916)的著作,加入台灣風景是可以理解的。

藏書中的《水彩畫家丸山晚霞》是一本相當特別的贈書,此書是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四日出版,為丸山晚霞逝世的紀念文集,由日本水彩畫會發行,收錄丸山晚霞的子女及畫壇朋友對他的追思文。日本水彩畫界的名家石井柏亭、中澤弘光、三宅克己、吉田博、岡精一皆在《知友篇》中為文追念,石川以《回想》為題,真野紀太郎寫了一篇《追憶》,此書為非賣品。從版權頁得知倪蔣懷獲贈的這一本是五百本中第十八本(號),足見倪蔣懷和日本水彩界的關係深厚,翌年四月倪蔣懷逝世,相隔僅四、五個月而已。

註解

  1. ^ 屬於筆者正在進行的「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與藝術贊助者倪蔣懷的文獻圖書收藏」研究案,本案獲國藝會視覺藝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
倪蔣懷藏書第一類水彩技法書:左起《水彩畫家丸山晚霞》紀念文集、石井柏亭《我が水彩》、石川欽一郎《寫生新說》、大下藤次郎《水彩寫生旅行》。-圖片
倪蔣懷藏書第一類水彩技法書:左起《水彩畫家丸山晚霞》紀念文集、石井柏亭《我が水彩》、石川欽一郎《寫生新說》、大下藤次郎《水彩寫生旅行》。

現代藝術視野

當然倪蔣懷的藏書,並非只僅限於水彩技法而已,也有屬於第二類的油畫技法書,這些書籍以套書呈現,譬如《水彩新技法講座》、《新洋畫研究》、《洋畫實技講座》。以《新洋畫研究》為例,此套書共十冊,分別是世界現代畫家研究(1)、現代畫的構圖研究(2)、現代繪畫的技法研究(3)、現代繪畫的精神研究(4)、野獸主義研究(5)、現代繪畫的人體研究(6)、現代繪畫的風景研究(7)、現代繪畫的靜物研究(8)現代的素描研究(9)、現代的水彩畫研究(10)。光從這些單冊的書名就可以了解倪蔣懷的視野已經到達現代繪畫,包含野獸主義。又如《水彩新技法講座》,可分為水彩畫的知識(1)、材料與技法(2)、風景畫法(3)、靜物、人物、動物畫法(4)共四冊,讓讀者有方法從各種題材入門。此外如1937年石井柏亭所著《洋畫實技講座 西洋繪畫史5》是以大量圖片來說明西洋繪畫的發展,1938年之《洋畫實技講座 素描4》則以圖畫說明素描光線、筆觸、肌理的表現,都是增進技法、視野、美學的書籍。雖然只見五本之中的兩本,但可以推測這套書也是技法與藝術史兼具的套書。

藏書的第三、四類是個人畫冊與以作品類別出版的畫冊。畫家畫冊約分為日本與西方的畫家,西方畫家畫冊中,年代較早有西班牙畫家《哥雅》(東京出版,1925年)、比利時畫家《布魯格爾》(日本水彩畫會分會春鳥會發行,1925年),以及荷蘭畫家《林布蘭》(東京出版,1926年)。現代藝術有巴黎畫派莫迪里亞尼、野獸派的馬蒂斯、立體派的布拉克、畢卡索,皆由東京美術鑑賞會於1930年出版,還有東京ATELIER出版社1925年出版的《波納爾》、《杜米埃》與《羅特列克》等等,柏林出版的《馬奈》(1926)、紐約出版的《英國畫家選集》(1934)兩者是原文書。也有以類別選集呈現者,如1930年之《近代素描選集》,包含從安格爾、米勒、杜米埃、畢沙羅、馬奈、羅特列克、馬蒂斯、畢卡索等的素描作品。

日本畫家方面則有水彩類與油畫類與日本南畫的畫家,包括日本第一代水彩畫家如石井柏亭(平凡社)、三宅克己、大下藤次郎、丸山晚霞(1931年曾來台)、真野紀太郎等人之作品集。日本油畫畫家則如《湯淺一郎畫集》(1927年出版)、《中村彜畫集》(1927年出版)、《有島生馬畫集》(1932年出版)、《青山熊治畫集》(1933年出版),他們是大正時期的代表畫家,還有旅行寫生的《川島理一郎畫集》(1933年出版)、大野隆德的《支北支中從軍畫集》(1939年出版),川島理一郎曾於1931年來台,大野隆德是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和李叔同是好友,曾經到杭州拜訪李叔同,這本專集收納他到北京、濟南、蘇州之作品,特別表現中國式建築和庭園,予人深刻印象。還有日本野獸派畫家《萬鐵五郎》(平凡社,1937)、《中川一政畫集》(1926年出版)、中澤弘光之《日本大觀》(1922年出版)是以版畫型式發行非常珍貴,南畫家則有浦上玉堂、富岡鐵齋、畫人蕪村,是五本套書《東洋大畫人畫集評傳》系列中之三本(1926年出版),這是屬於日本文人畫、南畫的傑出核心畫家。

倪蔣懷藏書第二類油畫技法書:石井柏亭《洋畫實技講座1-素描》、《洋畫實技講座5-西洋繪畫史》、《新洋畫研究10-現代水彩畫研究》、《新洋畫研究9-現代素描研究》、《新洋畫研究9-現代靜物研究》、《新洋畫研究1-7》。-圖片
倪蔣懷藏書第二類油畫技法書:石井柏亭《洋畫實技講座1-素描》、《洋畫實技講座5-西洋繪畫史》、《新洋畫研究10-現代水彩畫研究》、《新洋畫研究9-現代素描研究》、《新洋畫研究9-現代靜物研究》、《新洋畫研究1-7》。
倪蔣懷藏書第三類日本畫家畫冊:《湯淺一郎畫集》、《中村彜畫集》、《有島生馬畫集》、《浦上玉堂》、《富岡鐵齋》、《萬鐵五郎畫集》、《畫人蕪村》、《中川一政畫集》、《川島理一郎畫集》、《有島生馬畫集》、《青山熊治畫集》、《石井柏亭集上》。-圖片
倪蔣懷藏書第三類日本畫家畫冊:《湯淺一郎畫集》、《中村彜畫集》、《有島生馬畫集》、《浦上玉堂》、《富岡鐵齋》、《萬鐵五郎畫集》、《畫人蕪村》、《中川一政畫集》、《川島理一郎畫集》、《有島生馬畫集》、《青山熊治畫集》、《石井柏亭集上》。
倪蔣懷藏書第四類西洋畫家畫冊:、《布魯格爾》、《哥雅畫集》、《林布蘭畫集》、《馬蒂斯》、《杜米埃》、《馬奈》、《馬蒂斯》、《布拉克作品集》、《馬蒂斯作品集》、《西洋名家選5-莫迪里亞尼》、《西洋名家選6-波納爾》、《畢卡索作品集》。-圖片
倪蔣懷藏書第四類西洋畫家畫冊:、《布魯格爾》、《哥雅畫集》、《林布蘭畫集》、《馬蒂斯》、《杜米埃》、《馬奈》、《馬蒂斯》、《布拉克作品集》、《馬蒂斯作品集》、《西洋名家選5-莫迪里亞尼》、《西洋名家選6-波納爾》、《畢卡索作品集》。

當然也有當代畫家的聯合選集:如《現代人物畫選集》(1933年出版),收錄畫家有有島生馬《老人の顏》、青山熊治《老婆像》、青山義雄《鋼琴演奏家》、林倭衛《肖像》、石井柏亭《喫茶》、石井鶴三《裸女習作》、伊藤廉《大料理店內部》、川島里一郎《台灣歌妓》、小杉放庵《娘》、小山敬三《海濱祭日》、兒島善太郎《首飾の女》、國吉康雄《休息》、宮坂勝《裸婦》、森田恆友《婦人像》、中山巍《畫家與模特兒》、佐分真《婦人像》、清水登之《山丘小憩》、椿貞雄《女の顏》、梅原龍三郎《裸婦與犬》、島堅土《夏》,從這書收錄的作品來看,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畫家人物作品,這些畫作風格各異,對倪蔣懷必有所啟發。透過書籍想必倪蔣懷對於西方與日本的現代藝術畫家應該不陌生。

最後,第五類是倪蔣懷從日本採購關於中西藝術史的大部頭畫冊,不僅版面很大(53×39cm)而且冊數很多,印刷及裝訂精美,雖然少數頁是彩色版,大部分是黑白版面,但是印刷非常精良,相信這些書所費不貲,耗費鉅資到日本定購昭和時期發行的西洋繪畫、東洋文物、中國書畫、中西素描精裝套書,其中有些是彩色印刷後,剪貼到單色紙上,以透明紙蓋住,必是當時非常高素質的畫冊。這代表了倪蔣懷想要將中外的古代與現代的藝術引進台灣,如《東瀛珠光》、《東西素描大成》皆是。為讓台灣人看到世界藝術文物,而倪侯德先生說:「我常常為爸爸匯款到日本購買書籍,非常昂貴,但有些書沒寄到,因戰爭船班的失誤,書商也無奈。」

美術藍圖

倪侯德告訴筆者,這些圖書都是倪蔣懷生前陸陸續續從日本訂購的美術書籍,因為他父親有個宏願,就是成立一座名為「寶峰」(寶峰是倪氏福建泉州祖籍地號)的美術館來推展台灣的美術,成就他心中的美術藍圖。在他的認知當中,美術館除了展覽、典藏之外,美術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功能,因此,除了自己進修所需書籍之外,為了教育台灣的民眾,他也計劃性地購買不同性質的美術書籍,提供喜愛美術或學習繪畫的人參考。事實上,除了美術館的壯志之外,終其一生,倪蔣懷一直都致力於帶動台灣的美術風潮,在台灣美術史上,除了被譽為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向來更以美術贊助者著稱,這都是受到石川欽一郎的影響,兩人的結緣要從他考進國語學校師範科說起,在校就讀期間(1909-1913)因石川的啟發,他的美術天份得以開展,繪畫成績優異,更熱衷水彩畫。雖然1910年代後期投身於礦業開採,但仍創作不懈,未曾中斷畫業。[1]

1920年代倪蔣懷得其夫人娘家協助得以從事煤礦包採工作,因此具有資金調配的能力,就開始協助許多畫會的成立、包括七星畫壇(1926)、台灣水彩會(1927),赤島社(1929),並且居中運籌帷幄出錢出力,接待日益頻繁來台的日本畫家,多方促成美術展覽的舉行、報導和推廣。倪蔣懷如此積極贊助美術活動,是因為他深受石川期許,希望他能一起開拓台灣美術風氣。1929年,倪蔣懷獨資創立繪畫研究所的動機,也是基於使命感。他希望栽培想要學習美術的青年,增加社會中的美術人口。二月三日倪蔣懷在日記中記載:

二月三日 雨
十二時半去台北,看中醫拿藥粉,又拜訪陳英聲君,去真野氏展覽會場,拜訪石川老師,受贈《山紫水明》帖,石川老師鼓勵我,決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擬成立美術研究所。
[2]

石川以《山紫水明》帖贈送倪蔣懷,鼓勵他努力達成對台灣美術界有意義的使命。倪蔣懷決心創立「洋畫自由研究所」,讓更多學子有場所學習素描親近美術,1929年二月二十日他找到位於大稻埕蓬萊閣附近的房子,並付定金給房東,四月十九日建立研究所規則,五月五日購買桌椅備用,這期間他受陳英聲、藍蔭鼎協助,終於在七月一日研究所開幕。研究所成立前兩天,他向石川老師報告大功即將告成,石川老師慈祥地送他一本內容為日本風景的冊頁,讚美倪蔣懷實踐理想的行動力。日記如此記載著:

六月廿九日 晴
七時五十分出去台北,準備研究所之設備,晚上拜訪石川老師,報告研究所的事。他給我畫日本部份的畫帖(筆者註:今日所送題為《花鳥風月》帖。)
[3]

「洋畫自由研究所」後更名為「台灣繪畫研究所」,營運了數月之後,適逢仲秋,石川老師又贈倪蔣懷《波濤萬里》帖冊頁乙本,此乃以歐洲的風景為題材,石川老師對倪蔣懷推廣美術的表現顯然非常欣慰。這三部冊頁正是石川老師對倪蔣懷為台灣美術付出無所求的嘉許見證。事實上,倪蔣懷的「繪畫研究所」,栽培了張萬傳、洪瑞麟和陳德旺等人,他們後來也都到日本留學習畫,成為台灣重要的前輩畫家。

註解

  1. ^ 白雪蘭,《倪蔣懷——台灣第一為水彩畫家及藝術贊助者山》,「倪蔣懷百年紀念展」展覽專輯,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5,頁15-16。
  2. ^ 倪侯德與白雪蘭合譯,《倪蔣懷1929 年日記》,「藝術行腳——倪蔣懷回顧展」展覽專輯,台北市立美術館,1997,頁115。
  3. ^ 同上,頁119。
石川欽一郎,《山紫水明》帖封面,1929。-圖片
石川欽一郎,《山紫水明》帖封面,1929。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封面,1929。-圖片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封面,1929。
石川欽一郎,《波濤萬里》帖封面,1929。-圖片
石川欽一郎,《波濤萬里》帖封面,1929。
石川欽一郎,《山紫水明》帖石川落款,1929。-圖片
石川欽一郎,《山紫水明》帖石川落款,1929。
石川欽一郎,日光街道,《花鳥風月》帖內頁,1929。-圖片
石川欽一郎,日光街道,《花鳥風月》帖內頁,1929。

寶峰美術館

或許學員招募不易,1931年一月台灣繪畫研究所就關閉了。倪蔣懷結束這項對社會有意義的任務,心中想必惆悵。加上至友陳植棋因病忽然於四月過世,讓他感到相當失落。1932年三月,石川老師又返回日本定居,也讓他感到人生聚散的無常。在這幾年期間(1933-38),倪蔣懷在現實中仍需忙碌煤礦包採的事業,解決出礦是否順利的問題。僅管如此,他每天趁工作之便,在台灣北部山間與市區寫生,並且勤讀現代美術書籍,精進自己的畫業。1935年,就在倪蔣懷累積財富之後,經濟狀況穩定,就在田寮河畔興建了兩層洋式宅邸。1937年六月,他在基隆再度嘗試開設「水彩畫研究所」,但是社會風氣未開,民眾對於美術的需求太低,仍無法持續經營而再度關閉。雖屢遭挫折,此時倪蔣懷仍堅持他的美術理想,朝另一個目標邁進,就是在台灣成立一座美術館。「寶峰美術館」可說是倪蔣懷心中美術藍圖的最終目標,預計1951年開館,作為石川欽一郎八十歲大壽慶賀之禮。1938年六月,他帶藍蔭鼎到日本拜訪石川老師和亦師亦友的真野紀太郎,討論美術館成立的事宜,以日本成熟的美術環境,師輩給了倪蔣懷美術館成立的明確作法。之後,他也邀洪瑞麟來協助他,成就他的願望,讓大眾能親近美術,為喜愛美術的學子提供資糧。

成立美術館有幾個必要的條件,首先需要具備館舍,倪蔣懷計劃在大和町(今台北郵局開封街附近)尋覓一地建立美術館,第二就是要有典藏作品展示,他計劃第一室展出石川的作品,第二室展出和石川同輩的日本水彩畫家作品,第三室是展出台、日的年輕畫家洋畫作品,第四室則開放年輕畫家申請展出。在一封可能是真野紀太郎在1940年代初期寫給倪蔣懷的信中,真野紀太郎的確向他推薦日本年輕畫家的名單,還附上作品價格,這可能是供倪蔣懷購藏作為參考。關於石川作品的收藏,只要石川將作品寄到基隆給他,倪蔣懷就會匯款到日本給石川,所以倪家才會擁有高品質的石川作品,當中包括石川到歐洲、韓國與日本各地的旅行作品,以及台灣風景。[1]

雖然在美術館的藍圖沒有表明中國書畫的部份,但事實上倪蔣懷受到其父的影響,一直都持續收藏中國古字畫,如倪元璐、趙之謙、董其昌、吳昌碩、沈銓之書畫。他的父親倪基元是位漢學深厚的私塾老師,在其教導下,對於中原文化,倪蔣懷自小耳濡目染,他的書法詩文經常受賞得獎。他曾經由二女婿陪同到廈門收購中國的古代書畫作品,在台灣的骨董商也會向他推薦中國畫家作品(1929年的日記亦有所記載)。然而這些卷軸類的作品,在他逝世後的二次大戰美軍轟炸台灣時,家屬為避免轟炸受損,從基隆步行分批運送到其夫人娘家位於瑞芳的魚坑(基隆顏家)祖厝收藏。不料祖厝潮濕,卷軸字畫不慎被白蟻蛀光了,十分可惜。

註解

  1. ^ 同註2,頁14。
約在1940年代初期,真野紀太郎寫信向倪蔣懷推薦蒐購作品,共5件,包括風景3件,動物畫、裸婦各1件,信箋共4頁(排序:由右至左)。-圖片
約在1940年代初期,真野紀太郎寫信向倪蔣懷推薦蒐購作品,共5件,包括風景3件,動物畫、裸婦各1件,信箋共4頁(排序:由右至左)。

令人感念的藝術贊助者

過去的台灣美術研究無緣深入畫家於1930年代的藏書,透過這些藝術圖書與文獻資料,可以讓我們知道倪蔣懷當時與日本繪畫老師的交遊,以及他的藝術視野,不是只有停留在學習石川老師的水彩技巧而已。他準備呈現給世人的美術館,是一座涵蓋西洋現代美術、中日傳統美術與日本的水彩畫的殿堂。所以這些倪蔣懷蒐購的美術作品與圖書資料,可將台灣的美術與西洋現代藝術的連結往前回溯到1930年代,這對台灣的藝術史發展深具意義。1930年代因為美術館的籌建,倪蔣懷對古今中外美術的認識,也是台灣和世界美術接軌的證明。可惜在現實生活,他為腎臟病所苦,1941年他到大阪醫治,隔年受五二七事件李建興之累,常被日本憲兵盤查,日日惶恐不安,1943年就與世長辭。太平洋戰爭(1941)與病痛(尿毒症)的緣故,也讓他的美術館宏願無法實現,留下無限遺憾。積極創造台灣美術的環境,從許多管道提倡美術風氣,如今留存百年的圖書,正是一項時代見證。透過現存文獻資料,我們更了解倪蔣懷曾是孤獨靜默去實踐石川老師給他的使命,他對美術的熱忱在那個時代是如此特殊,他對社會作出的貢獻是那麼令人懷想。

註釋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