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於三月正式結束。這一屆雙年展,聚焦人與生態的共存關係、生態之間的相依存續,透過展覽形式呈現眾多你我生活中共同面對的問題。而2020年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將由法國知名社會學家、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學者馬汀.圭納德林(Martin Guinard-Terrin)共同擔任策展人,並將進一步討論「地理政治」(Geo-political)以及「地理歷史」(Geo-historical)命題。這兩次的雙年展,將生態系放在後人類、後自然與後殖民的世界結構變遷上。台北美術獎的觀察者謝佩君也將台北獎的作品放在這個由技術變遷而來的脈絡下,透過對於張允菡與王連晟作品的討論,提出她對於作品與體制關係的思考。
由於2019年度有好幾檔聲音藝術相關的展覽,我們特別邀請馮馨與王冠婷兩位長期觀察聲音藝術的研究者,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來處理聲音藝術在台灣的發展狀況,不僅編了一個年表,還訪談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與人物,希望藉此與「聲動」、謝素梅、池田亮司等展覽中的聲音藝術作品對話。
文獻研究室的部分,我們邀請葉杏柔訪問了姚瑞中,並從姚瑞中長期收集的宣傳品資料庫、個人手稿與相關文獻出發,提出台灣在處理這些藝文檔案時所面對到的問題與相關的思考。同樣是文獻與典藏的軸線上,陳禹先則更進一步地集中在科技藝術對典藏方式所帶來的衝擊與提出的新的挑戰。白雪蘭的文章則是在藝術家的圖書收藏上,對於倪蔣懷的藝術視野提出有趣的見解。
本期的藝術家特寫,我們邀請了台灣動力機械領域的重要藝術家徐瑞憲來談談他從留法時期開始的不同系列,這些不同系列不僅呈現了藝術家在媒材上的長期探索,也反應了他對於生命與政治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