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現代美術 PLUSLogo
主選單
現代美術 PLUSLogo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現代美術期刊
各期期刊
書中美術館
187
我們為什麼要談影像機器──視覺精神史考察
現代美術學報
撰稿體例
審查作業
編輯委員
出刊紀要
各期學報
線上特輯
主題
焦點
文學
建築
設計
視覺文化
策展
新媒體藝術
專題
北美館擴建
台北雙年展
台灣戰後建築
科技藝術(Art and Technology)
美術館教育
「啟蒙.八○」
檔案思維
藝術家訪談
人物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張乾琦
張照堂
張肇康
楊德昌
劉振祥
高重黎
吳瑪悧
蘇喻哲
薩依德(Edward Said)
搜尋
網站政策
網站導覽
Menu選單
搜尋
:::
首頁
現代美術期刊
187
我們為什麼要談影像機器──視覺精神史考察
我們為什麼要談影像機器──視覺精神史考察
Why We Talk about Image Devices—Geistesgeschichte in Visual Culture
高重黎
Kao Chung-li
藝術家
視覺文化
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
編者按:本文原為本館2017年8月12日「是什麼讓攝影如此有魅力?它的虛實、矛盾與其他」系列講座第五場之講稿,由主講者高重黎改寫,仍保留演講時的結構與語氣風格。註釋由講座企畫張芳薇加註。
全文下載
文字尺寸縮小
文字尺寸正常
文字尺寸增加
Facebook分享
出刊
2017-12-01
影像機器
高重黎
現代性
電影
影像裝置
註釋
相關文章
臺北市立美術館空間改修記事
王雅慧訪談
2017臺北美術獎的非評審感言
打開想像──北美館藝術推廣教育側寫
打了馬賽克的頂峰──2017臺北美術獎中的風景、時間與頓挫的視覺性
舊建築轉身的下個輪迴──法國巴黎的國立藝術工藝博物館及克呂尼博物館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
燈箱關閉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