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書中美術館:《亞細亞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The Art Museum in Print: Asia Cement Co.,Ltd
藝術家特寫 高俊宏-圖片

《亞細亞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小型的水泥袋,
投射了近年來著名的花蓮亞洲水泥挖山事件。
本作品一方面反思土地開發,
同時也思考藝術品本身,
某方面是否也隱含了概念生產與資源耗費的雙重問題。

水泥業屬我國礦業管轄領域中大宗。相關爭議雖然一直存在,但是由於採礦位置相對偏遠,較少受到大眾矚目。 2017 年,由於導演齊柏林在拍攝《看見台灣 II》的勘景途中,於花蓮豐濱鄉附近不幸墜機身亡,讓這部準備中的紀錄片更受到注意。在導演留下來的資料影像中,亞泥的花蓮新城礦場山頭幾乎被削平,與周圍青鬱的山頭反差極大,在《看見台灣 II》這部作品中更顯得極度諷刺,隨即引起諸多原運與環保團體、 STS(科學與技術研究)學圈,甚至許多民眾的強烈反彈。適逢亞泥公司花蓮地方的大理石採礦執照將於 2017 年屆滿,故於2016 年提起礦業權展限的申請。後經經濟部核准,延期到 2037 年。但該土地所有人徐阿金等四名太魯閣族人認為經濟部未顧及居民權益,逕自展延,提起訴願遭駁回後,提出行政訴訟。後於 2017 年 7 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基於亞泥未實踐《原基法》所規定之「諮詢參與同意」,故撤銷亞泥訴願及核准展限,也就是不得展延期限,全案可抗告。公民團體與相關學圈認為此案並非單一個案,所以必須全面檢討並修改礦業法相關規定,才能從根本解決原住民傳統領域、環保與整體生態問題,致使這個單一事件逐漸發展成近年來極為重要的環保運動。(王柏偉 編撰)

註釋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