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歌為相對於漢詩的一種日本傳統定型古典詩,又有長歌、短歌、旋頭歌等之分,隨著時代演變以及明治時期和歌的改革,近現代短歌直接稱「短歌」而不稱和歌,短歌比起茶道、花道、香道更是日本知識人普遍的文化教養,感嘆、抒懷、離愁、思念等,信手拈來就是一首。
何德來出生於明治37年(1904),九歲赴日進入東京的小學,短暫回臺灣就讀臺中一中後再度赴日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後娶日本妻,長年旅居日本,經歷明治、大正、昭和戰前戰後等日本社會之劇變,思鄉望鄉,最後仍埋骨東瀛異鄉。他生長的時代正逢和歌改革期,戰後佔領軍(GHQ)為徹底消除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實施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項改革,社會風氣逐漸民主與開放,帶動文藝活動的自由、多元。在何德來的短歌作品中,有典雅古語、有直白現代用語、有戰前歷史假名遣、有戰後現代假名遣,形式上有中規中矩的五七五七七,也有不拘常規的破調詩,甚至近乎現代詩、散文詩,說是活潑奔放亦無不可,毋寧說從何德來的短歌看見時代的凝縮。
時代背景造就何德來短歌形式的兼容性,身世則造就其內容的豐富性,何德來出生佃農家,因貧窮五歲過繼同宗富裕地主之家,九歲時養父送他到東京唸小學,再回臺灣讀中學、又到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在日本成家立業,其間曾偕妻子回臺灣成立「新竹美術研究會」以及舉辦個展等,綜觀何德來一生,臺日兩地都有家人、同學朋友、畫友,那些人際網絡和情誼都是他人生中無法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短歌中有敘事、抒情、諷刺、輓歌等內容豐富。爰此,筆者想就何德來短歌中的身世書寫、愛情書寫、世態時事書寫,以及人生觀世界觀書寫等簡述如下:
一、短歌中的身世書寫
何德來書寫身世系譜的短歌頗多,對畫家而言,身世書寫一則為追溯生命的成長歷程,再則省思自我的認同與定位,當中也有帶著自傳式色彩的作品。從以下前三首短歌,可知何德來的出生地以及生父母、養父母約略的情形,最後一首則是自我肯定從小就是一個體貼而能為別人著想的孩子。
台湾の 新竹州の 苗栗の
淡文湖にて 吾生まれけり
台灣新竹州 苗栗淡文湖
吾出生地
吾が母は鄭氏藤 父は何水
母はやせぎす 父小柄に
吾母鄭氏藤 父親何水
母親枯瘦 父親短小
養父母は 何宅五と何李氏鎰なり
養母は太り身 養父普通なり
養父母何宅五 李氏鎰
養母肥胖 養父普通身材
どちらかと言へば 利巧じゃ無かった子
しかし 思ひやりだけと 有った
若說我是哪種人 不是機靈孩子
卻 體貼而為人著想
「身世書寫」除了出現家族書寫,必然會涉及成長過程的書寫,以及如何面對成長的困境和掙扎,從中而得到自我認同。九歲稚齡即離鄉背井,前往東京讀小學,看到臺灣沒有的瓦斯燈,真是大為驚奇。回到臺灣就讀臺中一中期間,喜歡上馬拉松跑步,且毫不藏私傳授室友秘訣。再度赴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轉為熱衷拳擊。三首短歌書寫出何德來小學、中學、美術學校的求學過程。
瓦斯燈の東京なりき 九歲の
目に珍らしく 明治四十五年
瓦斯燈東京 九歲之眼
感到驚奇 明治四十五年
マラソンの 大事な呼吸は 吸吸吐 吸吸吐
吾寮友に 得意になりし日
馬拉松 最重要呼吸法 吸吸呼 吸吸呼
吾得意洋洋 教導室友日
目も鼻も額も腫らして 拳鬪に
夢中になりし あの月日かな
眼腫鼻青 著迷
拳擊 那歲月啊
生活空間,或說家屋書寫,如同一面鏡子般亦可映照出作者的趣味和價值觀,提到新竹老家的房間而自稱龍洞,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讀到寫龍年的短歌,立刻明白原來何德來出生龍年,才會幽默稱自己的房間為龍洞,顯然頗以屬龍為傲。
新竹の南門外の 何家の家
吾の龍洞 三疊の部屋
新竹南門外 何家厝
吾之龍洞 三張榻榻米大房間
來年は龍の年なり 龍年の
何德來の年 何德來の年
明年為龍年 龍年出生
何德來之年 何德來之年
何德來的「身世書寫」當中,最令人動容莫過於講述家貧自己五歲就被迫離開生母懷抱,讀來有種撕心裂肺之痛。五歲離開生身父母,生母見過數次,生父只有三、四次。唯因如此,終其一生都在望鄉思親,以短歌誠實表現內心的喪失感與鄉愁。
五歳より 母のみ胸を 裂かれたり
百円なりき 金のためなり
五歲就 從母親懷抱被硬拉走
只為一百圓
骨肉の 断ち得ぬ愛しさ 通じたり
生母の目淚 父の目悲し
領悟 骨肉無法割捨之愛
生母眼淚 父親悲傷
亡き生母の もろ手のぬくみ 吾がほほに
いまなほ殘る 泣きたきまでに
已故生母 溫暖雙手
至今猶留臉頰 淚欲垂
二、短歌中的愛情書寫
何德來短歌中的「愛情書寫」,嚴謹說來就是對其妻秀子的思慕和亡魂的祝禱。眾所周知,他在妻子逝世後,將平日所寫短歌集結成《吾之道》,一出版立刻將詩集供在秀子墓前,可知對其妻戀慕之深。
冷春の 秀子の墓に 先づ供ふ
秀子への感謝「私の道」
春寒 秀子墓前 先供上《吾之道》
以示對秀子感謝
何德來書寫愛情並不刻意精雕細琢,而是以淡如水的詩風書寫對亡妻的思念,讀來往往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的深情。
妻逝きて 秋又來たりぬ 蠟燭を
しづかにとして 思ふ過ぎし日
妻子逝去 秋又來
燭火靜靜燃 思念往昔
秋の葉を 一葉拾ひて 留守居せし
亡妻の写真に 供へて話しす
拾起秋葉一片 供在留守家中
亡妻照片前 話家常
結褵四十載,夫婦恩愛,妻子不只是妻子而是最親密家人,失去妻子的心酸、痛苦乃至無法入眠,何德來只能藉著短歌以抒懷。翻開亡妻的針線盒,以針、線譬喻能縫合胸裂。誰的胸裂?當然是亡妻帶給畫家的撕裂刀割感,這首短歌書寫技巧真是高明。
夜來くれば 覺めぬもよしと 思ふなり
秀子の寫真 じっと見て寢る
1 9 7 3 . 1 1 . 2 8
夜來臨 一覺不醒也罷
凝視秀子照片 入夢鄉
新春は 吾が一生の 悲しみぞ
元旦は 亡き妻の琴の音
新春 已成吾一生悲痛
元旦 憶亡妻琴聲
妻逝きて 六年の月日 針箱の
白黑の系 胸を縫ふ針
妻子逝世 已六年 針線盒內
黑線白線 縫合胸裂之針
亡妻的影像不斷浮現,讀到臺北的俳句,頓時覺得十分懷念,回憶讓胸口抽緊發疼。到熱海寫生旅行,也想起新婚時兩人曾同遊,同樣是雨天,春雨秋雨卻不同。今昔對照,人事已非,大有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美好。
台北の 真夏の八月の冰屋に
秀子と蜂蜜 飲みしかの夏
台北盛夏 八月冰果室
偕秀子 共飲蜂蜜水之夏
秀子と來し 新婚の日の 秋雨や
今日の熱海は 春雨の降る
偕同秀子來 新婚日 秋雨呀
今日熱海 下著春雨
世人對寡婦有種稱法說是「未亡人」,意指夫死,妻子留在世間只為應盡責任,其心早已隨夫而去。讀譯這位深情畫家思念亡妻的短歌,才知道原來世間也有「未亡夫」。
三、短歌中的世態、時事書寫
短歌中以吟詠對象作為分類,相對山川草木、花鳥風月等大自然為主題之「自然詠」,以人們生存所在的社會以及對社會的認知為主題通稱「社會詠」。另有一種與社會詠同樣以時事為主題,卻帶有批判精神、問題意識則稱為「時事詠」。換句話,也就是世態、時事的書寫。當中這首短歌,雖是書寫畫家和養母疏遠的原因,卻喚醒大家想起昔日臺灣社會虐待童養媳和婢女之惡習。
かの時代 どれい小女を 鞭を打つ
義母と吾との 冷きえにし
彼時 鞭打奴隸女童
養母與吾 疏遠原因
畫家長年旅居日本,對於日本社會的狀態以及時事有更多觀察和省思,1960年安保鬥爭,警察部隊闖入全學聯示威集會,混亂中造成女大學生樺美智子死亡和輕重傷810人。
夏は綠が茂る 冬は雪が真白に降る
ああデモに散りし 花一輪
夏日綠葉繁茂 冬日白雪降下
啊! 示威已凋萎 花一朵
1976年,日本政壇爆發洛克希德事件,這個以首相田中角榮為首的一大串政客貪污醜聞,幾乎動搖國本,引發日本民眾的憤怒和撻伐,何德來對此亦有自己的看法。
昔より 惡党といふ 言葉あり
ロッキード事件 ああ政党
從往昔 即有惡黨之詞
洛克希德事件 啊政黨
ロッキード 今の日本や 高官の
大惡の行 民に示さず 民は知り得ず
洛克希德 現今日本 高官之
大惡行 不告訴民眾 民眾無從知曉
時效という馬鹿げた存在廢すべし
罪は罪なり 惡は惡なり
所謂時效之愚蠢制度 應廢除
罪就是罪 惡就是惡
對於國際間所發生的重大時事,畫家不僅關注也牽動「詩心」書寫時事。我們從短歌中可以讀出畫家,對於史懷哲之死、周恩來之死,還有美國總統尼克森因水門事件黯然下臺,由副總統接任等國際大事所了解的因由,還有思考背後的理據。
人類の高き人なり シュバイツァー
彼最善の道を步めり
人類最高尚之人 史懷哲
他走過最好的路
周恩來 かかはり無けれど 吾が好む
高潔の人 熱情の人
與周恩來毫無關聯 惟吾喜歡
高潔之人 熱情之人
盛衰は くりかえすなり これ人生
新旧の顏 ニクソン フォード
盛衰 屢屢反覆 此即人生
新舊臉孔 尼克森與福特
半世紀前,由於醫學進步和農業增產,世界人口顯著增加,各國政府眼見伴隨而來的問題日益嚴重,不斷鼓吹節育,臺灣有「男孩女孩一樣好,兩個恰恰好」的口號,日本也有「一姬二太郎」的說法,何德來相信人口過多將引發公害、戰爭等問題,不只在畫作凸顯人口過多的嚴重性,也以短歌書寫這個當時世界各地的普遍性問題。
恐ろしき 地球の末を 思ふ見よ
人類幸 產兒制限
可怕的地球末路 想想看喲
人類幸福 在於限制生育
人の住む 地球一つ 心せよ
公害いくさは 人口の過多
人居住的地球只一個 留神啊
公害 戰爭 起自人口過多
各國の 人口調節 急務なり
目に見ゆるなり 人類の慘
各國人口計劃 為當務之急
眼睜睜見到 人類之慘
畫家基於自身的所見所聞,面對現代社會所發生的事件或狀態,並不僅止於吐露心聲和感情,而是期待引發讀者共鳴,形成更為深廣的視點,這是我個人對這類短歌的解讀。
四、短歌中的人生觀、世界觀書寫
何德來一生當中,經歷關東大地震、二次大戰,以及戰後混亂、飢餓的時期,生在如此混沌、不安的時代裡,一方面獨在異國為異客卻受到日本親友親切對待,另一方面遙想太陽日落處故鄉臺灣的親友,自幼敏感又體貼的畫家如何在短歌中書寫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呢?
この月日 神に感謝す 三食の足らへる
吾や世に 還へすべし
如此歲月 感謝神 三餐溫飽
有生之年 理應回報
今日も吾在り 有難し
神に感謝す 騰鯨に感謝す
今日吾亦在 感恩
感謝神 感謝騰鯨
何德來 父母に感謝す 吾が父母は
天性溫和 最高の人
1 9 8 0 . 1 . 1
何德來 感謝父母 吾父母
秉性溫和 大好人
除夜の鐘 鳴り出でにけり ありがたし
何德來 七十六歲
1 9 8 0 . 1 . 1
除夕鐘聲 敲響 心懷感恩
何德來 七十六歲
翻閱畫家晚年日記,出現最多的一句就是「心存感激」。三餐溫飽,感謝神;今日還活著,感謝照顧自己的侄兒・騰鯨;聽到除夕鐘聲,縱使年已76歲,依然感謝父母。善良的何德來一生當中,無日不懷抱感恩的心。
吾等住む 地球は一つ 子子孫孫
東西南北 四海兄弟
吾等同住一地球 子子孫孫
東南西北 四海皆兄弟
昔より 自然の恵に 人生きる
さからふべがらず げがすべからず
自古 仰賴自然恩賜 人類即能生存
莫違逆大自然 莫污染大自然
万物は これ宇宙なり 人として
生れし使命 果すべきなり
萬物 皆歸宇宙 生而為人
必得完成 出生使命
從以上三首短歌中,何德來顯然具有一種民胞物與的博愛精神,同住一個地球,不分東南西北皆兄弟,人類不該為生存而破壞大自然,所有物種與人類同屬浩瀚宇宙。執筆至此,不由想起宋・程顥的詩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不正是畫家的世界觀嗎?
後記
短歌是以包含語言所具的節奏、韻律及音樂性,使用極簡潔的5-7-5-7-7音,有意識而創作的詩型。歌人石川啄木(1886-1912)說:「無法重來的生命中之瞬間。我喜愛這一瞬間。我不想錯失這瞬間。若要表現瞬間,短歌最為方便。」人間只要還有珍惜瞬間浮現瞬間消失的心思,短歌就不可能滅失,因此短歌從奈良時代傳誦至今而不墜,未料受歷史命運播弄的臺灣人何德來竟握有此一利器。戰後的臺灣有所謂「失語的一代」,一般都認為因政權轉移而無法跨越時代的語言和文字障礙所形成,我則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二二八事件令他們恐懼到只能當失語的一代吧?
臺灣的前輩畫家少有留下隻字片語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何德來戰後定居日本竟逃過「失語」的魔咒,我手寫我心地留下如此多的短歌和日記,這些手稿對臺灣、對日本而言,都是珍貴文化傳承的一部分,筆者有幸成為時代轉譯機的同時也備感壓力。如前言所述「何德來的短歌作品中,有典雅古語、有直白現代用語、有戰前歷史假名遣、有戰後現代假名遣」,為儘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翻譯過程不統一文體而是依照原文,文言譯為文言、口語譯為口語。另外,為謹慎起見特地商請任教國學院大學、亦師亦友的島田潔老師審校譯詩,期待讀者能有所得,並惠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