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主選單
:::

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暨收藏捐贈記事

Time Capsule: The Donation of Ni Chiang-Huai's Work and Personal Collection
文獻研究室 典藏捐贈-圖片 文獻研究室 典藏捐贈-圖片
倪蔣懷,《艋舺祖師廟》,1939,水彩、紙,33×48 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家族將倪蔣懷在1920-1940年代追求藝術的歷程,以「時空膠囊」的觀念捐贈,不同藝術家捐贈本身創作,或收藏家以其收藏品捐贈,而是以倪蔣懷一生藝術活動經歷,來呈現從大正時期到昭和時期,一位實業家在自由的風氣中,對藝術的渴望追求。從他的作品、圖書與畫作收藏、閱讀的雜誌、日記記載的事件、速寫素描本、和畫友與礦業人士合影照片,交互參考映證,不僅可想像他的生活樣態,也可理解他的胸襟視野,以及他對臺灣美術付出的熱情與努力。

2019年之前,倪蔣懷家族是由其三子倪侯德對外處理有關倪家藝術展覽、收藏等事宜,他長年背負替父親保存畫作文獻也宣揚石川欽一郎之藝術的使命。筆者過去任職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時,1986年舉辦「石川欽一郎師生特展」和倪侯德先生結識,蒙其信任與提攜,而深入石川欽一郎與倪蔣懷的生平與藝術表現,直至2022年倪家無私捐出收藏,至今37年,真是充滿回憶。近三、四十年來,有關倪蔣懷的展覽研究,1992年在日本靜岡縣立美術館舉行「石川欽一郎展」,1995年於基隆文化中心舉辦「倪蔣懷百年紀念展」,1996年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2000年之後,筆者透過著書與辦展,希望逐漸讓大眾理解石川欽一郎與倪蔣懷在臺灣美術史上的情誼事蹟,也進一步對倪蔣懷作品之外拓展研究範圍,提出倪蔣懷與當時日本美術環境接軌的諸多證明,然許多議題尚待深入。[1]而2019年11月承擔使命的倪侯德先生過世後,倪蔣懷對外展覽就暫告缺席了。

註解

  1. ^ 白雪蘭著,《礦城.麗島.倪蔣懷》(臺北:雄獅圖書,2003);2007年筆者策劃「臺灣近代美術史誕生:播種者石川欽一郎.美術園丁倪蔣懷」於創價學會「台中藝文中心」舉行;2018年筆者以《臺灣第一位水彩畫家與藝術贊助者倪蔣懷的文獻圖書收藏》一書,獲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開幕式,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現場,1996.1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圖片
「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開幕式,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現場,1996.1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開幕式,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現場,1996.1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圖片
「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開幕式,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現場,1996.1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與洪瑞麟的重逢

倪蔣懷大女兒倪蘭英的夫婿顏牧星與洪瑞麟是好友,顏牧星長子顏崇曄與洪瑞麟長子洪鈞雄同年,年輕時經常往來,兩人於1970年代各自移民海外發展事業,失聯50多年。顏崇曄在新加坡得知洪瑞麟作品已於2019-2020年間捐贈予北美館與國美館,且北美館於2022年3月盛大舉辦「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獲得臺灣民眾廣大的迴響,倪氏家族於是開始思考洪瑞麟和倪蔣懷相知相惜的因緣,延續三代的情誼非常可貴。[1]倪蔣懷作品與洪瑞麟作品若能重逢典藏於北美館,將他們人生的故事流傳於臺灣社會,將是一件美善又有意義的事。

於是倪氏家族開始討論捐贈作品給北美館的可能性,倪蔣懷1914年和顏對女士結婚,顏對產下三女兩男後過世,1925年倪蔣懷娶顏對之妹顏花,之後生下五男兩女,兩位夫人共有12名子女。有關捐贈的構想由保存數量較多的顏對長子倪侯太子女,與顏花長子倪侯德公子主導捐贈事宜的進展。2021年9月,家族多位代表第一次與北美館館長及典藏組洽談,表達捐贈的意願、內容之想法,即是以「時空膠囊」的概念,將倪蔣懷的收藏、創作、日記、文獻一併捐出。

倪蔣懷的子孫移居海外者甚多,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不便回臺,未能見面開會討論。終於克服困難在2022年3月28日,由倪侯太與倪侯德子女,簽字同意捐贈其家中的個別收藏。同年6月28日二女兒倪菊秀長子再捐3件倪蔣懷作品,7月15日次子倪侯熙之長子也捐5件倪蔣懷作品,8月11日大女兒倪蘭英長子捐出母親1937年結婚的嫁妝(3件石川欽一郎作品),8月23日倪侯太子女再捐60件作品。終於完成這次作品215件,文獻285件,價值不菲的捐贈案,這是北美館開館40年以來最大之捐贈案。[2]1929年洪瑞麟和倪蔣懷相遇於大稻埕,並和倪家結下因緣,至今達94年,今日兩人作品在北美館重逢,應是上天的安排。

 

註解

  1. ^ 白雪蘭,〈歸鄉漫漫:記洪瑞麟礦工畫作之捐贈〉,《現代美術》第197期(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20.06),頁55-66。
  2. ^ 編者按:北美館於2022年9月辦理此批捐贈作品審議且通過,於2023年4月21日在臺北三井會社倉庫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記者會」,由市長代表接受倪蔣懷子孫奉獻給臺灣社會的文化資產。本次捐贈含括倪蔣懷215件水彩及油畫(含1本《臺灣風景》冊頁)、8本速寫簿(含學生時期圖畫課作業)和家族、學校相本寫真帖,其中也包含1929、1931、1938、1939年僅存的4本日記手稿。除了200餘件個人作品的捐贈外,亦特別捐贈倪蔣懷精心收藏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及相關圖書文獻,如石川欽一郎的36件佳作,其中具特殊意義的《花鳥風月帖》和《波濤萬里帖》二本寫生冊頁,即是1929年石川為嘉許倪蔣懷成立臺灣繪畫研究所的努力,繼《山紫水明帖》之後,再度的致贈;及真野紀太郎、大下藤次郎、古賀春江等日本藝術家27件;李梅樹、藍蔭鼎、陳植棋、洪瑞麟等臺灣藝術家作品4件、中國名家字畫卷軸18件。除此之外,更有多達176冊倪蔣懷購藏的中外美術畫冊、圖錄、藝術雜誌等。

時空膠囊.現況保留

此次捐贈對臺灣美術史而言無疑至為關鍵,不僅數量、種類、面相多,最特殊的是捐贈的考量不同以往,家族堅持以「時空膠囊」的觀念來捐贈,捐出倪蔣懷所擁有的藝術相關的收藏,非僅只有倪蔣懷的作品而已。因為以現今觀點來定義倪蔣懷,他不只是一位藝術創作者,實是一位文化人。他本身創作、收藏、贊助畫家、組織畫會、贊助展覽、成立藝術研究所(補習班),兼畫家、贊助者、藝術行政、藝術推廣者於一身。將倪蔣懷在1920至1940年代追求藝術的歷程,以時間凝結的觀念捐贈,不同藝術家捐贈本身線性創作,或收藏家以其收藏品捐贈,而是以倪蔣懷一生藝術活動經歷,來呈現從大正時期到昭和時期,一位實業家在自由的風氣中,對藝術的渴望追求。從他的作品、圖書與畫作收藏、閱讀的雜誌、日記記載的事件、速寫素描本、和畫友與礦業人士合影照片,交互參考映證,不僅可想像他的生活樣態,也可理解他的胸襟視野,以及他對臺灣美術付出的熱情與努力。讓世人了解1930年代的臺灣,曾有一位文化人背負使命,走向他的藝術夢想。

因為熱愛才有願景,倪蔣懷走過50歲的人生,他對財富看得淡薄,對美術創造精神層次的提昇非常著迷。1939年倪蔣懷親手寫下「金玉非寶藝術乃是至寶 心靈無形藝術即其象矣」的對聯,掛在他家大廳,藝術之於他,是如此崇高,非金錢寶物可以比擬,而他畢生的願望是成立一座美術館,來推廣美術提昇臺灣人的心靈境界。1939年在他的日記裡,已經有明確的美術館藍圖,在此之前他陸續購藏計劃中常設展的石川欽一郎作品。因美術館中規劃有美術書籍閱覽室,所以他花費不少金錢購藏《中西藝術史》、《東西素描大成》等套書,日本藝術家如中村彝畫冊與西洋藝術家如畢卡索的畫冊,還有各種素描、水彩、油畫技法的套書如《水彩畫的知識》,準備提供給社會上學習美術的人士參考,只是事與願違,他在1943年4月21日就因尿毒症離世。但這些畫作、書籍、雜誌、日記都被子孫保存下來了。因為倪蔣懷生前殷殷叮嚀一定要照顧好作品,他的子女遵守父命,嚴守倪蔣懷留下的一切,也成就今天的捐贈。

倪蔣懷渴望藝術的心,表現在1943年4月17日逝世前四天,在彌留之際仍未消減,仍以960日圓高價買下兩幅字畫,當時老師的薪資一個月約40日圓左右。夫人一再勸阻,買此何用?病癒後再決定,但都無法動搖其心,賣畫的人暗喜離去。這一點洪瑞麟看得透徹,他總說倪蔣懷是位淡薄名利的人,他很謙虛不喜出風頭。洪瑞麟何嘗不是?他不在乎社會的世俗眼光,堅持走自己的路。他的太太偶而抱怨「礦工畫黑黑臭臭的,怎麼會有人買?」洪瑞麟仍不改初衷,倪蔣懷和洪瑞麟是相知相惜的。

倪蔣懷本身可能沒有料到自己的病情變化如此迅速,無法在1947年完成美術館的建立,祝賀恩師石川欽一郎的喜壽,而事實上石川欽一郎於1945年離世。倪家子孫們也坦承今日要成立一座倪蔣懷心中的「寶峰美術館」,客觀條件已今非昔比,可能性很低,故將倪蔣懷自己的作品與其為臺灣民眾準備的石川作品與美術書籍捐給美術館,其無私與大眾共享的心意依然存在,也是圓滿倪蔣懷的心願。
 

僅存的日記

1940年5月瑞芳發生李建興(一樣是礦業包採)家族的「五二七事件」,日本當局懷疑李建興兄弟與重慶的國民政府有所聯繫,招兵買馬圖謀反日,故5月27日下令逮捕李建興兄弟與員工百餘人並且入獄。倪蔣懷與李建興兄弟平日素有交情,又是同業,故倪蔣懷也受日本憲兵隊盤問,他心中惶恐不已,為求自清故上繳許多年日記本,交代過往人事活動與足跡,最後當局查無證據而獲釋放。但倪蔣懷內心惶恐與精神上的打擊非常嚴重,兩年後官方只發還數本日記。此次捐贈為其中殘留之1929、1931、1938、1939年的日記,這幾本日記的重要性對釐清臺灣美術史上的一些事蹟正確性有很大的幫助。

倪蔣懷1920年遷居基隆市區後,一直租屋沒有自己的宅邸,直到1934 年以5,000日圓購得田寮河畔雙葉町土地,又以15,000日圓建立中間有庭院、水池的兩層樓三個店面的宅邸。1936年他生病住院,不過經濟情況逐漸穩定,故在1938年蔣懷準備以3 萬日圓成立「寶峰美術館」。此年4月他去一趟日本,不僅看展覽,也拜會石川欽一郎與真野紀太郎、望月省三等畫家,諮詢美術館成立事宜,還拜訪中西利雄的畫室。並請裸體模特兒到他入住的翠松園讓他作畫。1939年1月6日的日記,記載寶峰美術館成立的計畫,「石川欽一廬(石川號欽一廬)先生喜壽(77歲)祝賀記念,寶峰美術館文惠立案」,提出位置、構造的計畫,以及附屬行事、維持費的想法。美術館除展覽室之外,還有美術書籍閱覽室,為使美術館達到教育功能,所以他大量訂購圖書,這日記上交代倪蔣懷推動美術志業和成立美術館的理念。
 

子女接力守護作品

太平洋戰爭期間,基隆港為重要軍事港口,被列為主要打擊目標之一。第一次受到美軍空襲是在1944年10月12日,到1945年6月停止。為躲避美軍空襲,保護作品免於毀壞,過往倪侯德的說法是由四女倪清蓮背著家中收藏品,從基隆徒步到魚桀魚坑顏氏祖厝暫放,但顏家祖厝潮濕,雖然躲過轟炸,卻躲不過蟲蛀,中國書畫所剩無幾。2022年筆者訪談倪清蓮女兒陳淑純,她提出另一種說法,據其母親回憶,倪清蓮和倪侯德背著作品,從基隆田寮河雙葉町的家走輕便路到金瓜石、九份,由於食物不足,一些時日後再轉到汐止,暫居礦區屬下家裡,戰後才返回基隆。兩種說法都顯現倪蔣懷與石川的作品,至今經歷百年歲月,躲過二戰的轟炸,是烽火後僅存的文物。避開轟炸躲不過書蟲的啃蝕,故不論書籍或作品多少存在著蟲洞痕跡。

戰後隨著懷山煤礦產量空竭,倪蔣懷家族在1960年代陸續搬離基隆雙葉町的宅邸,各房子女皆移居臺北居住。這些作品、藏書、雜誌、日記、文獻與照片,主要收藏於倪侯太與倪侯德家中。侯德先生15 歲時父親過世,他守護這些作品近80年。這批捐贈是倪蔣懷一輩子的收藏與創作,倪蔣懷50歲的人生,除去成長求學時間,30年的人生毫不虛渡,對臺灣美術熱情付出他的生命與財富,而守護父親作品與收藏品,倪侯太與倪侯德則是用一輩子承擔起家族的使命。
 

捐贈畫作的內容

此次捐贈若只論畫作,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倪蔣懷、石川欽一郎、日本畫家友人作品。

一、倪蔣懷作品
筆者將倪蔣懷的作品分類為七項,一是他所居住的基隆,二是他工作場域的各個礦區,三是從事藝術相關活動的臺北,四是他在臺灣各地旅行寫生的作品,五是題名皆為「習作」的作品,六是人物與裸女作品,七是倪蔣懷學生時代作業與速寫本作品。
 

倪蔣懷,《內海(基隆港)》,1929,水彩、紙,47×60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倪蔣懷,《內海(基隆港)》,1929,水彩、紙,47×60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倪蔣懷,《猴硐瑞三礦業》,1928,水彩、紙,49×6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倪蔣懷,《猴硐瑞三礦業》,1928,水彩、紙,49×6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1920年倪蔣懷受顏國年賞識,他從粳子寮搬家到基隆市區,利於和顏家的往來。1929年倪蔣懷租下林開郡三層高的洋樓(位於今基隆市仁愛區愛一路45號,是基隆有名的鬼屋)而居。此洋樓面臨基隆港視野絕佳,可眺望整個基隆港與碼頭,在此,他畫過許多內海的船隻與輪船入港的情形,戎克船、舢舨船、起重機,碼頭倉庫與基隆公會堂都常入畫。此外基隆驛(火車站)附近的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支店、大阪商船基隆支店的辦公室,以及「基隆港合同廳舍」(今基隆港務、關務的聯合辦公室:海港大樓)與田寮港(田寮河)畔的基隆郵局、顏家花園、高砂公園,還有郊區的牛稠港、蚵殼港(西定河)、石硬港(南榮河),都是他寫生的所在。當時這些作品都需要送到基隆要塞司令部檢查,檢查通過後會在畫作背面蓋上「基隆要塞司令部檢查濟」之章,「濟」是完成的意思。章上面的日期不是寫生當日,但約是一個月內的作品。臺灣北部許多礦場是倪蔣懷工作觸及的地方,不論是金瓜石、九份、粳子寮、金包里、瑞芳、猴硐、武丹坑(今牡丹坑)等礦區都有他的足跡。雙溪、十分寮、石底,這是他兒時成長的地方;基隆河邊的四腳亭、八堵、汐止、松山則是煤區所在,他趁工作之餘進行寫生。北部煤礦區域,他對瑞芳、猴硐與基隆河風景的描寫最多。

第三是他在臺北市包括城中、大稻埕、艋舺、公館、草山、大龍峒附近寫生的作品,若加上當時畫家寫生的聖地淡水,數量多過基隆和北部礦區所畫總和。第四是他旅行時所畫作品,他曾到鵝鑾鼻、高雄、左營、臺南、新竹、竹東、南投等地,1939年前往廈門購藏明清書畫時,也留下廈門南普陀寺與街道風景作品。第五是列為「習作」之作品,大多是臨摹石川欽一郎與真野紀太郎所畫歐洲、日本風景與臺灣田舍鄉村景色,雖統稱「習作」但是畫面不同,可視為倪蔣懷學習水彩技法的過程。1929年倪蔣懷和石川欽一郎等一起到墾丁、屏東寫生,回程他自己到左營、臺南寫生,完成《臺灣風景》冊頁,此冊頁包含船帆石(墾丁)、半屏山(在左營與楠梓之間)、大溪城門、龜山島、甲南遠望(1922年火車海岸線全線通車時設甲南驛,今稱臺中港站)、火炎山(苑裡、三義交界,臨大安溪)。第六則是人物畫,包括藝旦、料亭服務生、親戚與裸女之作,裸女之作據日記記載起於1929年,但現存作品多是在1933年與1934年,日本畫家真野紀太郎與白山卓吉也各有裸女畫存留給倪蔣懷。第七是《國語學校第八學期學生作業本》與小尺寸速寫本,倪蔣懷在國語學校四年級時期的圖畫課作業,大抵為物體鉛筆素描與簡易構圖的水彩風景,佐證國語學校的美術教育內容,他隨身攜帶小速寫本,在街頭巷尾畫庶民百態,還有和陳植棋一起畫藝旦時的情景,輕鬆的筆調記錄畫家生活自在的一刻。

二、石川欽一郎作品

石川欽一郎的作品在臺灣的公私立美術館與藏家皆有收藏,北美館所收藏的石川作品應是全國之冠。此次捐贈石川欽一郎的作品共有36件,包含箱根、倫敦、佛羅倫斯、臺灣的基隆陋園、福州、高雄山下之町(今鼓山)、太平山的風景。最具意義的是兩本寫生冊頁,即《花鳥風月帖》與《波濤萬里帖》,《花鳥風月帖》是1929年石川贈送給倪蔣懷的,肯定他成立臺灣繪畫研究所,推廣美術教育的辛勞。畫作內容是上野不忍池、岳南小景(富士山)、奈良、松島、甲州八嶽、嵐峽、屋島、日光、豬苗代湖、瀨田長橋寫生,都是日本的風景名勝。1929年2月3日倪蔣懷的日記記載:「拜訪石川老師,受贈《山紫水明帖》,石川老師鼓勵我,決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擬成立美術研究所。」6月29日倪蔣懷去臺北,準備研究所之設備、畫架等。晚上拜訪石川老師,報告研究所的事,石川再次送他畫帖,題為《花鳥風月帖》,嘉許倪蔣懷的努力,將對臺灣社會有所貢獻,的確在這個研究所培育出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三位臺灣傑出的畫家。

《波濤萬里帖》意指經過萬里波濤遠渡重洋所畫的異域風景,內容是歐洲的寫生冊頁,從東京千代田區象徵近代化街屋的日比谷開始,到法國南部馬賽港,再到倫敦、瑞士、威尼斯、阿爾卑斯山麓與地中海、巴黎聖母院、英佛海峽。之後又取景非洲、印度、廈門、揚子江、北京城外,許多應是在客輪上遠眺陸地所畫,這本冊頁署:昭和4年(1929)仲秋,石川在二月送《山紫水明帖》(北美館2018年購藏),6月送《花鳥風月帖》,秋天又送《波濤萬里帖》。三本冊頁是石川先生在1929年贈送給倪蔣懷的,師生之情由此可見。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1929,水彩、紙,24×18cm (closed),24×3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1929,水彩、紙,24×18cm (closed),24×3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1929,水彩、紙,24×18cm (closed),24×3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石川欽一郎,《花鳥風月帖》,1929,水彩、紙,24×18cm (closed),24×36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三、日本畫家的作品

除石川欽一郎之外,其他日本畫家的作品有真野紀太郎、大下藤次郎、高橋精一、古賀春江、山口敏男、井上正子、等々力巳吉、白山卓吉等等,當中真野紀太郎的作品較多,如1914年到普羅旺斯,1922年在里昂金頭公園,還有1925年送給倪蔣懷英國人描繪有風車的風景。真野與倪蔣懷亦師亦友的交往頗為密切,他是石川欽一郎之外倪蔣懷親近的日本畫家,他曾經寫信給倪蔣懷,推薦他收藏日本年輕畫家作品。[1]

註解

  1. ^ 白雪蘭,〈從倪蔣懷的圖書收藏看他的藝術視野〉,《現代美術》第192期(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03),頁71-80。
真野紀太郎,《床邊裸婦》,約1930,水彩、紙,64×50.5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真野紀太郎,《床邊裸婦》,約1930,水彩、紙,64×50.5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等々力巳吉,《長廊中的支那姑娘》,1939,水彩、紙,39×28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
等々力巳吉,《長廊中的支那姑娘》,1939,水彩、紙,39×28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四、蒐購美術圖書

倪蔣懷學習藝術,除了親近石川、真野等畫家,也勤於自我學習,看展覽觀摩別人的作品,閱讀技法書籍或藝術史與名家作品介紹,都是精進的方式。倪蔣懷平日購藏許多書籍、雜誌,此次捐贈有二百多冊之多。這批近百年的藏書依性質可分為五大類:水彩技法、洋畫技法、西洋畫家與畫派之畫冊、日本洋畫與南畫家之畫冊,中國、東洋、西洋藝術史大本圖錄。當中倪蔣懷所訂購昭和時期發行的西洋繪畫、東洋文物、中國書畫、中西素描精裝套書,不僅版面很大(高53公分、寬39公分),而且冊數很多,印刷及裝訂皆極精美,相信這些書籍所費不貲。這些圖書都是從日本寄達臺灣的,一直到1940年代,就讀臺北高等學校的倪侯德,經常替父親匯款給日本的出版商。太平洋戰爭開始,許多書籍卻無法寄達臺灣,可以想見這些書籍在當時的社會是極珍貴的。

五、訂購藝術雜誌

除了購買書籍充實藝術的知識,閱讀美術雜誌可以深入專題,也是提升視野的方法。此次捐贈的數十本雜誌中,證實倪蔣懷必閱讀數種不同性質的美術雜誌,可見其求知若渴。其中包含明治38年(1905)創刊的《みづゑ》(水彩畫),其內容非常廣泛,不只是水彩而已,如1928年1月號主題為浮世繪研究,1933年1月號為畢卡索(Picasso),7月號為柯洛(Corot)。又如《中央美術》是1933年8月發行,倪蔣懷從第1號開始訂閱,此雜誌內容是綜合的,如東洋畫、彫刻、版畫、工藝美術、建築庭園都會在同在一期中介紹。此外還有《美術》雜誌,如1937年3月號主題是光風會展、春臺展、白日會展,4月號主題是獨立展、東光會展,與滿谷國四郎、佐伯祐三遺作展。5月號主題是春陽會、國畫會展,6月是古典之再檢討,7月號主題是豬熊弦一郎特輯,1938年8月號是戰爭與美術,1939年4月號主題為諸家近作,6月號是兒童畫主題,1940年11月號主題為速水御舟。從這些主題可了解這本美術雜誌,提供非常即時的議題與寬廣的內容。畫壇各種畫會的動態與評論報導,他經由雜誌與東京的藝文人士同步獲得資訊。如楊三郎、洪瑞麟常入選的春陽會,洪瑞麟曾參與的東光會,陳植棋、陳澄波入選的光風會。經由雜誌,倪蔣懷不僅對藝術史深入,也對日本畫壇動態很了解。
 

許一個未竟之夢

了解這次捐贈的內容之後,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戰爭,應該留有數倍捐贈作品於世上。倪蔣懷建構一個包含中國水墨、日本畫、石川欽一郎與日本水彩畫家的綜合美術館,這個1929-1939年之間日漸形成的理想願景,正是倪蔣懷從30歲步入50歲的這段歲月,他追求的是什麼?他想達到什麼?倪蔣懷在1930年代有如此遠大的視野,實是我輩想像不到的。由眼前近百年之文物,吾輩可試著勾勒倪蔣懷的夢想有多寬闊大器。

家族代表倪伯群感嘆這些收藏若置於家中,沒有專業人士研究是無法想像勾勒倪蔣懷的願景的,因此捐贈給機構單位,不僅全民可以共享,也可以共「想」,延續倪蔣懷的願景。由於年代久遠和戰亂的過程,無法確認作品的確切原貌和數量,但是這批捐贈,家族以「時空膠囊,資訊共想」的初心,集合社會資源和專家的腦力、想像力,讓公眾可逐步看到不為人知的臺灣近現代美術活動的軌跡。倪伯群表示⸺北美館作為這批畫作收藏受贈者,得以扮演高速公路系統的角色,讓從任何匝道上下的社會大眾,都可以共享人流、物流、資訊流,今日將作品託付給臺灣社會,一起共同擁有共同守護。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