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主選單
:::
展覽專題
展覽觀點 現代驅魔師
Exhibition Focus: The Modern Exorcist

胖貝格與蟑螂

Fatbergs and Cockroaches

蟑螂並不是一大群同質性超高的動物,甚至每隻蟑螂都有迥異的獨特性格。學者Isaac Planas Sitjà在研究蟑螂個體行為的結論中寫道:「透過研究蟑螂尋找藏匿處的行為模式,我們發現蟑螂個體間的行為有穩定的差異,可區分族群中的個體──蟑螂也有個性。」有些蟑螂被歸類為害羞型,會盡可能躲藏並尋找隱匿處,而熱愛冒險的蟑螂則會大剌剌的行動。不過,到底有誰會願意一探究竟蟑螂的個性?

展覽觀點 現代驅魔師-圖片
展覽觀點 現代驅魔師-圖片
文| 黃博志 Po-Chih Huang 參展藝術家

我問了他七次相同的問題,「嗨,你是什麼?」這問題很難回答,他隨口說了七個東西:「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香蕉」。

蟑螂並不是一大群同質性超高的動物,甚至每隻蟑螂都有迥異的獨特性格。學者Isaac Planas Sitjà在研究蟑螂個體行為的結論中寫道:「透過研究蟑螂尋找藏匿處的行為模式,我們發現蟑螂個體間的行為有穩定的差異,可區分族群中的個體──蟑螂也有個性。」有些蟑螂被歸類為害羞型,會盡可能躲藏並尋找隱匿處,而熱愛冒險的蟑螂則會大剌剌的行動。[1]不過,到底有誰會願意一探究竟蟑螂的個性?

註解

  1. ^ Isaac Planas and Jean−Louis Deneubour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variation, plasticity and social facilitation in cockroach aggregation, © 2018. Published by The Company of Biologists Ltd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圖片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圖片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

關於蟑螂,我清楚記得在一場家族聚會的餐宴上,餐桌上有隻大得不合邏輯,讓人無法視而不見的蟑螂,卻沒有人願意談起祂,這隻蟑螂應該很尷尬,因為祂在那實在是太明顯了。英文片語「房間裡的大象」,用來指稱一個被忽視的明顯問題,以及人的不知所措,笨手笨腳;德文則更生動有著聲音的描述「瓷器店裡的大象」,彷彿能聽見被大象所踩碎的瓷器正喀擦作響。圍坐餐桌的人手上拿著不鏽鋼筷,用不同的速度在盛著飯菜的金屬餐具間流利地游移,筷子無法避免地輕觸碗、盤、湯匙,此起彼落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挑逗,逗得蟑螂極其興奮,穿梭在杯盤狼藉的桌面上。

我又想起曾經風靡一時的膨脹泡水玩具,毫不起眼的塑膠材質小玩偶,浸泡一整晚,吸水後體積可膨脹到原本的數十倍,甚至百倍。除了以當時盛行的卡通人物為造型外,更有廠商另闢行銷蹊徑,開發大受歡迎的惡趣味系列,蟑螂是其中之一。在放學前將蟑螂造型的發泡玩具泡著水,偷偷塞進同學課桌椅的抽屜,是同儕間屢試不爽的惡作劇。隔天一早,一隻吸水後膨脹百倍的蟑螂塞滿抽屜,因體積過大而扭曲變形,帶著惡意的惡作劇,總樂見被惡整的同學茫然無頭緒和氣急又敗壞──急忙拉出散發刺鼻塑膠氣味的發泡蟑螂。一拉,劣質玩具的設計缺陷顯露無遺,成份不明的高吸水性聚合物,過度吸水而軟爛。「塞!」有同學這麼說後,大家合力將發泡蟑螂往排水孔和馬桶裡塞,軟爛破碎又鮮豔如果凍般的剩餘物堵住排水管,連同無法排解的情緒。

他被忽略的病症,像是瓷器店裡的大象,只能潛伏於虛構之中;他被逗弄的情緒,像隻發泡的蟑螂玩具,不停脹大,祂已經把我擠到牆邊,但我反而挺直了腰桿坐著,假裝祂的存在並不礙事。茶餘飯後近似霸凌的調侃,聽進我耳裡,照理來說我該顯得義憤填膺,事實上卻不然,隨之燃起的情緒卻異常興奮,是心理上的以及身裡上的反應。

「蹦!」一聲,他徒手拍打桌面。放心,不鏽鋼餐具耐得住摔。依序應聲落地的鍋碗瓢盆,我試著從中理出節奏,依舊假裝心無旁騖咀嚼著口中的食物。內在的豐富源於人在自己身上所維持的衝突。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圖片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圖片
《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展場一隅),CGI動畫,4K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循環播放,15分鐘,2021 ©台北市立美術館

排水管線內長期累積的油脂飄散出難聞氣味。肥皂洗去不鏽鋼餐具上粘膩的油脂,化成的乳白色的液體,排入排水管。小時候以為肥皂和洗衣機能洗淨所有的東西,甚至包含了情緒,排出的廢水髒污流到海裡都可以被自動生物降解。另外一個荒謬的幻想則是冰箱裡的甜點能夠永保新鮮,冰箱可以讓時間不具備意義,冰凍時間。

肥皂親水皂化帶走的油污,經空氣氧化後,混合難以分解毛髮,產生了聚合物變成固態油脂,乳白色的,一層一層堆積在水管管壁上,像血管裏的膽固醇過高會引起血栓導致心肌梗塞一樣,時間一久造成水管不通,並產生惡臭。通過現代科技和技術(清潔劑),這些堵塞水管的脂肪塊和人類廢物通通被塞進下水道系統,它逐漸生長並成為一種「生物」消耗著我們日常生活中多餘和剩餘的部分。胖貝格(Fatberg)[1]是維基百科自動翻譯定義出的中文名稱,聲似人類名字的暱稱,也暗示它已經是活生生的實體。沒有人記得這個詞到底是誰所創造,但最初是英國泰晤士河水務公司的下水道工人在挖出一輛公車大小的脂肪聚合物後,在讚嘆之餘所使用的俚語。[2]

胖貝格是人類世的景觀生態學縮影:一個覆雜又糾結的生態系統,是人類和物之間的豐富生物數據庫。胖貝格從瘋狂的生產循環中誕生,由這個世界無法處理自身生產過程中所帶來的異質副產品集合而成──剩餘的、消耗的、浪費的、無法循環的物,累積變成了新的生物體,其中富含難以辨認的物質和糾結生態,共生形成一種活物質,反過來又產生了另一種生活現象──活的微生物和化合物的聚集體。以人類排水系統為通行管道的蟑螂,是胖貝格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並作為原住民的姿態,形成新的社會組織和結構,更代表了胖貝格中可生物降解的系統。

氣味難耐,我敲開家中散發著臭味的排水管,挖出一塊又一塊的胖貝格,如沾滿動物脂肪的兒童黏土,乳黃色,我捏出一隻有著長長鼻子的肥胖大象,加上不合比例的細瘦象腿。靜置三天的期間,孵化出蟑螂和蒼蠅,表面出了一種罕見的曲黴菌和孢子,色彩鮮豔,如珊瑚礁。它開始脫水,最終它從濕濕黏黏的蠟狀,變成了類似肥皂的皂基,一隻長著華麗黴菌和孢子毛髮的大象。

註解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tberg
  2. ^ Tim Adams, London's fatberg on show: 'We thought of pickling it', The Guardian, 2018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