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編輯語

Editor's Letter
-圖片
-圖片

2020年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各類群聚活動大多驟然喊停,第12屆台北雙年展卻幾乎是全球碩果僅存還維持正常運作與順利開幕的國際性雙年展盛典,而且值此疫情仍然未歇的時刻,這次北雙還專門設立了期冀聚眾齊行的「公眾計畫」。不只如此,尤為難得的或許是縱覽全球雙/三年展發展史話,大概很少見如北美館連續用上超過兩屆雙年展的能量,著力於自然生態與環境變遷的議題。種種開創性擘畫讓人對幕後策劃與推動充滿想像與好奇,因此本期台北雙年展的專題特別企劃出四個區塊,彼此呼應、環環相扣,一是從美術館治理的角度切入近幾年經營台北雙年展的策略;二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當紅學者拉圖,如何從一位思想家踏進當代藝術,成為策展人拉圖,以及拉圖思想的衍進與策展行動之間的距離;三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如何思辨拉圖星象廳與星球的概念真正著陸本土、降落臺灣;四是本屆的特色「公眾計畫」和其在地實踐。

臺北美術獎自1983年開館以來雖幾經更迭衍進,但從未間斷舉辦,是國內具前瞻性、指標性的視覺藝術獎項,譬如2001年這項競賽展改制,徵件不劃分類別,也不限制媒材,並正式更名為「臺北美術獎」。迄今剛好改制屆滿二十週年,值得另開專輯好好回顧這顆臺灣當代藝術圈風向球的轉向,本期「展覽觀點」吳宜樺的〈類前衛與美學政略的轉向〉一文,則從本屆入選與展出的13件作品觀察,剖析其藝術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具體感受到某種創作趨勢正在發生中的美學探索和創新策略。

「特別企劃」為自197期六月號以來的帶狀專題:「啟蒙.八○」。繼198期以1980年代電影與影像藝術為題和199期論及劇場與表演,本期由黃建宏以〈新自由主義下的內外激盪〉為導言,討論藝術跨域及體制內外的交集關係;石瑞仁以前館員身份為文,親身見證北美館於1980年代以「新展望」作為出發,在營運思維與展覽機制的運作上有關跨界的觸探與實踐;有關「藝術跨域.八○」閉門會議現場側記,邀請王俊傑與黃建宏主持,由石瑞仁、吳瑪悧、廖仁義三位與談彼此對於臺灣當時的實驗藝術創作與劇場、電影、行為表演等不同領域的緊密關係,回顧個人在就學或社會上所觀察的各種人際互動與合作模式,並試著詮釋「跨領域」在台灣藝術發展中最初的線索。

在生存現實與藝術理想間奮力遊走的廖建忠,多重的斜槓工作經驗如何成為創作中的重要元素?他所參與的「國家氧」藝術團體,是於怎樣的契機下成立與解散?當面臨自我懷疑的臨界點時,藝術家又該以何種態度調適並與自己和解?在本期「藝術家特寫」中,廖建忠即將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思維世界。「書中美術館」以假亂真的《壁癌貼紙》,除了是廖建忠調皮的惡趣味外,也再一次精彩展現其獨特的「表面工程法」與「假裝學」之功力。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