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館長序—學習是一種生活美學

Preface: Learning as an Aesthetic Aspect of Life
現代美術學報 17-圖片
現代美術學報 17-圖片

摘要

本年度出版的《現代美術學報》第 17 期,選刊了陳瑞文先生〈以問題性爲核心的美學經驗德勒茲的圖表思想〉、龔卓軍先生〈夢影像、釋夢學與美學之軸傅柯系譜學對「經驗」的雙引號思考〉、張瀚云女士〈視覺語言與文化認知的關係一當法國品牌 LV 遇上日本文化〉以及施俊女士、白亦方先生合作的〈視覺藝術結合社會領域之教學硏究初探〉等四篇論文。

陳瑞文先生從藝術哲學角度探討德勒茲的美學理論,〈以問題性爲核心的美學經驗德勒茲的圖表思想〉討論「符號體理論」和「圖表思想」的關聯。結論發現:德勒茲所營造的「問題性論述」不同於傳統的再現美學,藝術思想之「去疆域化」衝擊了美學經驗的固有範圍。

龔卓軍先生鑽硏美學多年,尤其在影像與藝術圖像和現代心理學間的關係著墨甚多,〈夢影像、釋夢學與美學之軸傅柯系譜學對「經驗」的雙引號思考〉一文面對「如何自我構成爲美學的判斷或創作主體」的問題,傅柯美學所討論的「關注自我」潛藏於人文的《釋夢》「經驗」,透過精神分析思考「影像再現」的意義,詮釋了學界談論多年的美學「主體意義」和經驗。

張瀚云女士撰寫〈視覺語言與文化認知的關係一當法國品牌 LV 遇上日本文化〉,探討流行時尙品牌的設計精神,與品牌發展過程中結合異文化的一段歷史,從藝術設計和文化交流的關連與影響,分析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質,所創造的經濟奇蹟,進而對象徵著內在文化認同的現代藝術進入生活領域,予以評論。

施俊女士與白亦方先生提出〈視覺藝術結合社會領域之教學硏究初探〉是篇實作經驗的紀錄,藝術與社會生活領域的學科教學的合作,教學過程讓學童藉由視覺藝術題材學習解讀圖像、培養鑑賞能力,再結合社會領域的課程內容,使教育工作者能夠化理論爲實務,落實「藝術生活化」之目標。

這些文稿經歷多年的累積,來自各方的論述稿件由多位學者專家評選,無一不是發揮各位撰稿者專長嘔心瀝血之作。本期選刊著眼於「美」的詮釋及其學理,運用在教學與解決問題之間,尋求「美」之意義,也呼應了當前的藝術家們強調藝術的能量一反映社會現象及時代背景的最佳例證。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