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館長序—聚焦展場及其域外的影子

Preface: Focus on the Shadow of Exhibition and Its Extraterritorial
現代美術學報 19-圖片
現代美術學報 19-圖片

摘要

本期《現代美術學報》的刊行,肩負等待轉型的先聲,文稿從作者投稿到編輯完成排版歷時經年。作者們提出的論述,觀察「電影」和「影像」在美術展覽呈現的意義,深入探討場域現象到創作內心深層的精神創發能量,圖像本身所傳遞的感動超越了文本的敘述。

數年前教育界曾經有過一個創意:「假如『教室』變成『電影院』…」,如是說法若付諸實現,「美術館」扮演「電影院」傳遞藝術的當代意義,毋寧是教育改革新興而重要的觀念。教室的莊嚴肅穆情境和帶有綜藝閒暇的「看電影」愉悅心境若能融合,教與學「兩蒙其利」是我們的期待!

孫松榮先生提出〈美術館思考電影所創造之物從投映到展示的「當代性」〉,透過美術展演的情態,虛擬「電影」成當代藝術,進入觀者和策展意識的對話面向。王怡婷、賴雯淑二位女士師生合作〈出席與缺席—從電影《巴黎德州》中的照片談起〉,探討電影《巴黎德州》流轉過程中所出現的幾張照片為引,比對劇作文本、影像人物和「照片」扮演的角色,其劇中虛虛實實的隱晦情結,實質的意涵與藝術表現手法,出席的觀者、觀看缺席事主的倒帶的回應,一幕幕把電影和實境推向另一個時空場域。

綜合各面向討論「影像」所帶給觀者「視覺」的衝擊及想像空間,黃津夫先生論述〈當紀錄影像成為檔案文件-當代影像紀錄態度的轉變與其差異性目的〉,影像紀錄凝結了歷史的場景,固然有其成為回憶和實證的能量,卻因班雅明認為電影阻絕了觀者的思路,「照片」反而為觀者帶來自主想像和思索的環境,王人英女士則以班雅明親身體驗「靈光」之虛實,所迸發和表露的「意外」,提論〈於視覺與感官的交錯點:靈光乍現-班雅明之於現代社會劇變的震驚體驗〉。

最後李青亮先生的〈「例現」藝術效果的發生學—論戈德曼的新歸納法對藝術問題的回應〉,將脫韁的虛幻感知拉回現實,從「投射理論」透視象徵意義,揭示圖像符號在人為的思維場域,如何被解構、重塑、再生,產生層次不同的熟悉度。本期編排發表的論文,或許也象徵了展演場域之內外,「影像」可能呈現的超越時空的創境,學者們基於學術研究立場之論述,但看於今爾後學術界是否會和瞬間閃逝的「靈光」神奇相遇吧。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