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館長序

現代美術學報 5-圖片
現代美術學報 5-圖片

摘要

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已近二十年,開拓「現代美術學報」這塊學術圜地,也已屆五期。我們一向秉持初衷,徵集邀約以現代美術觀點深入論述之美學思想、美術理論、美術史論、美術評析、美術教育、美術行政等研究論文。希望國內現代美術研究發展更具學術專業的精神,也能在世界全球化中更趨近國際學術的領域。

本期學報,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兩位資深學者之精采論述:

其中,李長俊教授藉用「私人信件」、「假名」,深入討論美國現代主義繪畫先驅阿席爾高爾基,指出藝術家本人有意利用其自畫像強調個人的精神性、智慧及遠見;王德育教授論及中台禪寺建築形式係屬融合傳統中國以及現代建築的折衷風格,強調禪的本義在於打破既定規範,與後現代主義質詢現代主義的權威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經學者專家審閱核定共選登五篇優秀論述:

論者陳淑華探討前輩畫家陳慧坤勤奮研究寫生,尤擅描繪風景時,指出其作品視域開闊、化土為雅,筆下台灣山川充分展現世界性格及鄉土之愛,並流露出開闊的人生觀。游巧雯探究強斯如何實踐「表面」與「空間」之多元化互動關係,及格林伯格形式主義所衍生的繪畫問題,並藉用維根斯坦的語言哲學觀點誇解其繪畫範疇。游崴對於裝置類作品在台灣的發展,藉由八〇年代初與九〇年代末的「裝置現象」,討論西方藝術典律的演繹及真正進入公共空間的課題。張晴文發現「粉樂町」這個展覽以一個微妙的身段執行,沒有衝突且沒有含混地拉近當代藝術與通俗文化及觀眾之間的距離,也揭示了突顯區域色彩展覽的有效性。戴辛伊探討宋代風俗畫中「男性」與「工作」相關之概念,因而表現受限;而北宋精確地描繪現實,南宋則敢於追求新的藝術創造,各具時代意義。

上述所論,多提出個人卓見,在學術開發上多有創意,或可參考或可商榷,均值得大眾藉此共同探討,或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並擴展學術觀點。謹此贅言,期待藝術同好,共勉互創開出現代美術學術研究的花朵。

註釋

    相關文章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