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主編語

Editor's Note
台灣六○年代前衛藝術的檔案性與文本性-圖片

摘要

本期為紀念於今年8月5日過世的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貝拿爾.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特闢「主編精選」,收錄斯蒂格勒的〈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與許煜的〈機器與生態學〉。這兩位學者曾於去(2019)年受邀在本館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班實驗室、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辦的「藝術,在21世紀能做什麼?(What Art Can Do in the XXIst Century ?)」大師講座當中發表專題演講,討論「人類世(Anthropocene)/負人類世(Neganthropocene)」、技術與藝術,機器生態以及人工智慧等議題。我們當時特別徵求了兩位學者,於本刊發表他們專題演講的中文譯文。〈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乙篇是2018年發表於中國美術學院的研討會,這篇在斯蒂格勒一系列對社會雕塑以及對負人類世的思考與省思當中,具有相當的前導作用,可看出其探討藝術與科技(或是技術)的思維脈絡。許煜的〈機器與生態學〉中探討機器與生態學在二元關係之外的可能性,以及隱藏在其背後的哲學與歷史議題。本期一般徵稿乙篇為〈身體作為複寫歷史的美學策略:雪克作品中的電影書寫與轉化〉,作者跳脫單一史觀以特殊的歷史文化脈絡,檢視雪克創作中影像書寫的策略,同時析解出雪克作品當中台灣地緣政治關係,歷史與身體的狀態。本文具開創性的概念,拓展了在地影像書寫的可能性。

本期為紀念於今年8月5日過世的法國著名當代哲學家貝拿爾.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特闢「主編精選」,收錄斯蒂格勒的〈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與許煜的〈機器與生態學〉。這兩位學者曾於去(2019)年受邀在本館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班實驗室、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辦的「藝術,在21世紀能做什麼?(What Art Can Do in the XXIst Century ?)」大師講座當中發表專題演講,討論「人類世(Anthropocene)/負人類世(Neganthropocene)」、技術與藝術,機器生態以及人工智慧等議題。我們當時特別徵求了兩位學者,於本刊發表他們專題演講的中文譯文。〈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乙篇是2018年發表於中國美術學院的研討會,這篇在斯蒂格勒一系列對社會雕塑以及對負人類世的思考與省思當中,具有相當的前導作用,可看出其探討藝術與科技(或是技術)的思維脈絡。許煜的〈機器與生態學〉中探討機器與生態學在二元關係之外的可能性,以及隱藏在其背後的哲學與歷史議題。本期一般徵稿乙篇為〈身體作為複寫歷史的美學策略:雪克作品中的電影書寫與轉化〉,作者跳脫單一史觀以特殊的歷史文化脈絡,檢視雪克創作中影像書寫的策略,同時析解出雪克作品當中台灣地緣政治關係,歷史與身體的狀態。本文具開創性的概念,拓展了在地影像書寫的可能性。

註釋
    回到頁首
    本頁內容完結